大多數的村莊都是圍繞最低處的沼氣池和汙水處理廠而修建,以達到對水的最大利用率。這些院落中都種植有樹木,一家人的活動都是圍繞樹木和水來進行的。一些木樓有三四層之高,形成的四合院將雨水收集到井裡。井裡一般都有水窖或者水井,多餘的水會沿著溝渠流向低處的沼氣池。
**地區房屋的木雕,燒製的簷瓦藏式風格還是濃郁一些,不過也夾雜著其他民族的紋飾。不過整體佈局都選擇了漢式的四合院和類四合院的風格。
**隨著物種的豐富,低海拔地區的樹木生長非常快,林區在快速蔓延。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荒涼。絕大多數的居民區都被樹木環繞,所以對於放風沙的需求不是那麼需要。
就連氣溫也因為森林的調解,溫度變化趨於柔和。一些海拔更加高的草甸植被也豐富起來,十月也在積雪的縫隙之間伸出綠葉,開著鮮花。
劉曼卿笑著:“這些年降雪多了,氣候不再那麼幹燥,主要還是植被恢復原因。”
“降雪這麼厚,對牧民和老百姓有沒有影響。”張春問。
“影響還是有的,但是總比不降雪要好。現在雪還堆積不起來,地溫還高。再過一段時間,雪就會堆積起來。雪對於樹木和植被其實也是一種保護,以前的樹木其實更加容易凍傷。覆蓋了積雪的樹木反而不會。”
回答的是劉曼卿的衛兵。
劉曼卿所在的地方,海拔不過三千多米,所以水汽通量足夠,下的雪呈現呈現出了雪花和一簇簇雪團的狀態。衛兵回答的是一個趨勢。更加高的地方的降雪雖然增加,但是因為水汽通量不夠,依然還是冰晶狀態,這種雪對於植被的保護能力就差了很多。
因為劉曼卿和她的衛兵並不是環境專業,瞭解不是很清楚,張春也就不再細問。
環境恢復不是幾年時間能夠完成的,大多數交通系統兩旁的樹木還都只有一人多高。對於環境的調解能力還非常差。劉曼卿所在的地區以前就有原始森林,有很好的基礎,加上人工參與管理後,森林中的枯樹和死樹被砍伐,植被的實際丰度增加,才導致了區域性環境的改善。
農業部已經把引進低等的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作為先鋒物種,草本和木本植物植物的引進不再是像以前一樣廣泛引進,而是從有條件的地方向外逐漸擴張。當這些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形成了足夠的環境之後,才引入草本和木本植物,這樣做雖然緩慢,但是卻保證了成功率。
除了引入苔蘚和蕨類,同時引進苔蘚和蕨類植物伴生的生物群落,這要比苔蘚和蕨類本身還要重要,只有這些生物群落分解土壤甚至岩石裡的養分,為土壤生物活動層提供足夠的溫度和水分,苔蘚和蕨類還能夠生長得好。兩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作用。
國土資源部認為,只有這些基礎物種恢復,隨著動物的遷徙,高階物種恢復可能要比人工強制恢復還要合理和快速。
瀾滄江向上。到了唐古拉山。情況就不是那麼樂觀了。海拔四千米到五千米為高山草甸帶;五千米至雪線為高山冰緣稀疏植被帶,主要植物有墊狀點地梅、苔狀蚤綴、風毛菊、火絨草、葶藶草以及新引進的苔原植被;最上為高山永久冰雪帶。唐古拉以西海拔四千米到五千米,因為雨水轉少,是高寒草原。
農作物以青稞、麥和豌豆為主。但是因為交通系統的形成,這裡食物非常豐富,其中海產品一點也不比其它地方少。以前**人並不吃魚。但是由於人口結構的改變,海產品成為了人們主食的一部分。可以,正是因為海洋捕撈業的發展,緩解了中國人對於糧食的需求。在農田沒有擴大的基礎上,養活了國人。
如果不是這些產品,製造**高海拔地區,在人口增加的情況下是絕對無法養活自己的。未完待續
第八十章 藍色國土
眾多的海洋洄游魚類能夠逆流而上,到達唐古拉山,這可是以前從來沒有的事情。黃河與長江的洄游魚類要比瀾滄江的要多。而雅魯藏布江的就幾乎沒有。這還是因為海洋捕撈方式和海洋環境不同有關。
洄游魚類一般在產卵之後就要迅速捕撈,因為之後它們很快就死亡了。
瀾滄江河畔,人類和黑熊一起同時捕魚的情景非常有趣。大多數時候,人們驅趕黑熊。但是也有人把捕到的魚扔給黑熊。有些黑熊佔領有利位置後,怎麼也趕不走。所以居然還能各得其所。
很多鳥類也在人們頭上盤旋,搶食人們丟給它們的魚類的內臟。
由於魚籽太多,所以人們也會撈取一些魚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