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意思,你是說誰?”
“就是那些搬石頭、掄土錘的刑徒,都有把子力氣。只要陛下把他們赦為自由人,他們一定感恩戴德,為陛下驅馳,則賊勢可平。對他們來講,打仗可比搬石頭輕鬆。”
“那武器從哪裡來?不能讓他們搬著石頭砸吧。”
“作為少府,卑職又掌管著兵器製造。我可以很快地發兵器,把他們武裝起來,迅速反擊周文。”
秦二世當即應允。
這個章邯,也是個很有才具的“反動”人物。但是大秦帝國倘若因他而不倒,他又何嘗不是扶危持傾的歷史功臣呢?
這裡我們就要奇怪了,當年大秦兵南征北戰,最多的時候有六十萬人隨王翦東征,為什麼突然現在卻鬧兵荒了呢,以至於要徵集刑徒來充數了?
這是秦王朝外實內虛的駐軍策略導致的,秦王朝北有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都消耗了大量兵源。北方進攻和防禦匈奴有三十萬人,南方進攻南越國有五十萬人,它們被匈奴人和南越人牽制著,進不得進,退不得退,秦王朝等於把兵力都佈置在了四邊,而國內空虛。如今國內出現大起義,而秦二世又諱言造反,於是毫無準備,所以現在南北的邊防軍就不能迅速奔赴中原平叛。而關東(函谷關以東)的六國地區,到九月份時已經各郡縣皆反,當然也無法徵到幫助秦人的兵了。那麼,眼下,就只能在秦地(即關中地區)調派士卒去抵抗周文。可是,時間上卻又來不及了。
於是,章邯手捧著赦書,往驪山去了。我們也跟著他的背影,去驪山看看熱鬧吧。
驪山是個有名的地方,從前西周的周幽王就是在這裡因為烽火戲諸侯而被犬戎殺死的,蔣介石也曾經在驪山被捉。兩千年前的驪山,則是一個血汗工場,有七十萬勞改犯,每日像工蟻一樣在驪山繁忙著。他們犯的都是什麼罪呢?
第一種,是比較嚴重的罪,比如“盜”(強盜),被抓住了,沒得說,罰作城旦,勞改幾年。他們穿著國家發的工作服(赭衣),也就是囚衣,暗紅色,顯眼,跑了好抓。有時候幹活同時可能還要戴枷。
還有一些罪行較輕的,比如誰如果違反了只有臘月祭祀才能殺牛的行政規定,就罰一副甲或者一個盾,當然這是從前秦國打天下時候的政策,現在可能是罰錢了。這屬於罰款,是行政處罰中的一種。
但是,遇上一些窮人家,交不出罰款怎麼辦呢?那就跑來幹活吧,也去驪山。
於是,驪山的數十萬刑徒,披甲荷戟,組成臨時政府軍,踏著塵土飛揚的腳步,朝著驪山腳下週文的數十萬反政府武裝衝奔過去了。這時正是十月初冬,西北的大風烈烈奔湧,冷風把人敲打得好像冷鐵桶。那些刑徒們打眼側望了一下兩旁,淡淡的冬日陽光扁扁地穿梭在樹叢中。
周文的武器裝備也並不差,他擁有戰車一千乘。須知,戰車是極為奢侈的東西,有戰車,其他武器就不可能差。這就好像解放軍有榴彈炮部隊,很難想象,榴彈炮部隊以外的其他解放軍部隊用的全是打獵的叉子。
章邯對秦二世形容周文起義軍的時候,用了一個“眾強”的詞。“眾”是人多的意思,同時“眾”也常就是指軍隊,“強”意思是軍隊強,可以推測起義軍的裝備並不是破破爛爛和不正規的。實際上,“周文行收兵至關,車千乘,卒數十萬”。兵和卒兩個字,表示他的軍隊主要是藉著招降和攻破沿途各郡縣收編的縣兵。據史書記載,到了當年九月份時,函谷關以東的各郡縣都已經叛秦了,那麼,這些郡縣的叛秦武裝就可以被周文收編,所以周文的數十萬兵卒,當多是正規軍。周文的軍隊,相對於章邯的刑徒軍隊,其實更接近於正規軍。
不過,數十萬人的大會戰,兵員素質、武器裝備都不是關鍵問題,主將的指揮才能才是最關鍵的。來不及再比較了,殺戮就要開始了,雙方各自投入數十萬士兵,塵土沖天,呼號動地,流矢如雨,人命的犧牲因近身肉搏而與時間的流淌構成函式。
周文的指揮能力遠遜於章邯,帶個萬把人也許還可以,而現在是數十萬人。能指揮好數十萬人的古代歷史上沒有幾個,白起、王翦才能做到。這數十萬人,也許反倒成為周文的致命因素,組織排程混亂,被章邯打得頭昏腦脹,節節敗退。終於,起義軍伏屍數萬,秦軍破車以百數,周文被迫敗退出函谷關。
接著,在函谷關外的曹陽亭,周文收集散兵,緩了一個多月的元氣。我們有理由猜測,利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章邯開始調集咸陽附近各縣的正規秦軍,而“刑徒”臨時政府軍因為頗多掉隊和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