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約為1。25美元,愛迪生估計,為了與已有的照明方式競爭,這些燈泡每隻售價必須不超過40美分。若要按這個價格出售,他必須對燈泡生產保持控制權,並且在努力把燈泡生產成本降低到有利可圖的水平的同時,他本人承擔虧損的風險。在燈泡生產的第二年,他把生產成本降到每隻1。10美元。第三年,降到50美分,第四年降到37美分。當他使每隻燈泡成本降到22美分時,他就賣掉製造權,把精力集中到其他研究專案上去。
為了提高燈泡的質量,延長燈泡的壽命,愛迪生想盡一切辦法尋找適合制燈絲的材料。到1880年5月初,愛迪生拿起記事簿算了算,他試驗過的植物纖維材料共約6000種。雖然燈泡試製成功了,但他總覺得燈絲結構還不能令人滿意,質地不夠勻稱,因而發出的亮光也不怎麼理想。
有一次,一個偶然的機會,愛迪生在試驗室拾到一把蒲葵扇。愛迪生把它揀起來,看了又看,眼睛盯到它四周纏繞著的細細的一圈竹絲上。由於他一直在思考著用哪種合理的纖維有機物來做燈絲,所以馬上就把竹絲取下,交給助手立即做試驗,沒想到,效果空前好。愛迪生高興極了,他決定,一定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竹子,充當電燈的燈絲。
於是愛迪生詳細調查有關竹子的資料,目前已經知道的就有1200種,他準備把1200種的竹子,全部拿來實驗。
他的做法確實很徹底,從研究所的人員中,選出20人組成調查隊,準備了10萬元費用前往世界各地。
愛迪生本人也親自到西印度群島中的牙買加島,拿回各種竹子。
中國和日本產竹種類最多,故從兩國入手。他初派威廉穆爾(William H。Moore )於1880年夏赴東亞,深入中日內地。穆爾歷盡艱辛,採竹多種帶回。愛迪生選定一種最合適的日本竹子,即與日本農戶訂好合同,按時供給若干量。日本農戶善於改良竹種,竟能出貨日佳,愛迪生以為此竹纖維特別均勻,樂於久用。
1880年12月,熟識南美植物的約翰·C·布勞爾(JohnC。Brauner )奉命赴巴西帕刺深入森林,跋涉2000公里,經白人未經之地,採得豐富的草本及梭櫚。實驗室中的職員塞格里多耳(Segredor )則受命前往古巴求纖維。在他抵哈瓦那時,即患黃熱病,未一週而亡。愛迪生以為古巴未必多產適用之竹,才不再遣人。愛迪生還派人到佛羅里達探扇葉梭櫚,派人到牙買加尋竹。但梭櫚無一合格,而竹子也都不如已入選供商用之日本產竹。漢寧頓(Hanington )則旅行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及巴西極南部。其冒險最甚者,當推弗蘭克麥克高恩(Frank Mc …gowan )。他旅行到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南美三國荒野,尋找特殊的竹子。在他旅行的98天中,麥克高恩甚至不敢脫下衣服睡覺。在途中有時碰到洪水,有時遭土人襲擊,也有猛獸的危險,再加上黃熱病等,總共花費了15個月時間。1889年5月2日,紐約《夕陽晚報》稱麥克高恩之行可與古來最大旅行家之名著並立。
新澤西州一位學校的校長詹姆斯里喀爾頓(JamesRicalton )也為愛迪生效勞。他經英國穿蘇伊士運河,抵錫蘭,入印度。窮搜高原幽谷,更經緬甸及馬來半島他部,始取道中國日本而歸。他旅行一年整。裡喀爾頓說:“覓得一種纖維,勝廠中現用者二三倍。”
他所發現的竹子中,有直徑30公分,高達30公尺像巨木似的大竹。從世界各地採集來的竹子,大約有6000種之多,結果以日本的竹子所制碳絲最為優秀,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直至1908年的9年間,日本竹一直是供應碳絲的主要原料。
尋竹者的行動頗為公眾所關注,《紐約晚太陽報》在報道其中一位尋竹者時曾作過這樣的描述:“沒有任何神話或寓言中的英雄能在拯救某一絕代佳人之時表現出像這位無畏的文明先驅者所表現出的那種降龍伏虎之勇。就是提修斯、齊格菲或神話故事中的騎士,也會羨慕愛迪生的這些不可阻擋的助手們的勝利”。
愛迪生的進取心永無止境,他對於竹子做燈心,仍不能滿意,於是他又發明一種化學纖維代替竹燈絲,又把燈泡質量提高了一步。再往後,試驗工作重新轉向耐熱的金屬方面,結果才改用鎢作燈絲。從此電氣發光的效率,比以前增加3倍,使用範圍也空前擴大,逐漸遍及全世界。1921年,美國共造鎢絲燈15497。1萬盞,這便是我們現在所通行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