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量化和非量化的問題。看中餐說明,什麼鹽少許、醋少許,看了讓人迷惑,所以一百個中餐廚師就有一百個做法,口味會的一百種,再看西餐,一切量化,誰做都是一個味道,當然便於連鎖經營,但品西餐,總覺得少了很多細節,這就是各有優缺點。所以入鄉要隨俗,肯德基還弄出個老北京雞肉卷適應中國人口味呢。我們再來看晴雯和襲人,在性格中兩個反差,當然處理人情方面,就是兩個典型。先說晴雯,事事佔先,又百無心機,愛得罪人,對寶玉,她呼來喝去,不給主子留情面;對小丫頭,她想罵就罵,不給丫頭們改過的機會;對王夫人,她從不奉迎,反有許多譏諷;對趙姨娘、王善保家的等小人,她不知收斂態度,反而揭她們的傷疤,種下了仇恨。再看襲人,她審時度勢,先和寶玉來了個生米煮成熟飯,穩固了位置;對寶玉,她百般照顧生活,時時勸戒讀書;對王夫人,她尊敬有加,經常彙報;對小丫頭,她不輕易責罵,有什麼事情,她大事化了,小事化無,處理手段高超。這一輪下來,晴雯該輸得心服口服。
四輪PK下來,晴雯與襲人之戰,勝負已經明瞭。這一章,要告訴你的是,有一個美女,業務很捧,但工作態度不積極,人際關係不協調,敗在了一個平凡女人手中的故事。美女不用太得意,平凡女子也不用太著急,人生勝敗,三分先天定,七分還是要靠後天努力!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一章 打秋風的學問
劉姥姥進大觀園,目的很簡單,三個字,打秋風,就是求接濟。
書中交待的清楚,劉姥姥本是個寡婦,因為生計,只好和女兒女婿生活在一起,女婿狗兒,祖上曾經做過官,到了這一代,家道中落,生活艱難,估計這劉姥姥生活在女婿家,白眼是免不了的,雖然劉姥姥還能做活計,但添了一張嘴,女婿自然認為自己是白養了個老太太,心情不爽,又趕上收成不好,所以喝多了,拿家裡人出出氣,劉姥姥想勸,又不知怎麼開口,就說道了女婿家中以前和賈府連過親,如今怎麼不走動,要是走動的話,沒準就能得到點接濟。這本是劉姥姥勸女婿時的說詞,誰知正碰到女婿的心坎裡,於是家中人研究了一下,決定讓劉姥姥到賈府去打秋風。
這打秋風,是古代常見的一種行為,是窮人求接濟的常用手段。春秋戰國時,一部分公子大夫,在家中要養食客,這食客們就是打秋風的鼻祖。因為那時取材之道不暢,考試製度還不健全,透過養食客可以發現人材。食客中無用之輩多,有用之材也出了不少,最著名的食客,大概要數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和毛遂自薦中的毛遂了。還有大家熟悉的雞鳴狗盜,會學雞叫和狗叫的食客,在關鍵時刻救了孟嘗君,所以,那些公子世大夫對食客不敢小看,唯恐在複雜的*中看走了眼,放走了人材。
隨著歷史的發展,特別是有八股取士制度的出現,國家逐漸形成了一種順暢的取材制度,這時,養食客基本就消失了,打秋風的人,多半是破落子弟或者是不事農耕之人,水滸中的牛二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幫襯宋江,結果因為宋江殺了閻婆惜,他倒成了替罪羊,所以,這秋風也不是好打的。
能打秋風的人要具備幾個條件:首要的是要臉皮厚,捨得下自尊,因為打秋風是要接濟,要是舍不下自尊,怎麼能要得來救濟。你看劉姥姥到了賈府,受了多少作弄,最後,被黛玉說成是女蔑片了,成了耍樂的代名詞,要是有一點自尊心的人,能受得了嗎?其次是要有弱像,惜貧憐弱才能博得好名聲,主人家讓你打秋風,主要是顯示主人家的氣派,要是恃強而要,那就不是打秋風了,而是強搶。劉姥姥來打秋風,非常適合,因為年紀大,又是女人,還帶來了一個小孫子,這一老一少,看得人心酸,秋風哪有個打不成。最後嘛,打秋風的人還要有語言藝術,明明是要,但不能說要,明明是討,卻最忌說討,因為打秋風,不是乞丐要飯,要是說白了,打秋風的人面上無光,主人家也師出無名,把這個幫助窮親戚的名聲給弄沒了,所以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罷了。
因為打秋風的難度大,收穫一般不多,主人家看情看面,多少會賞點,但不會太多,可是劉姥姥打秋風,一百兩銀子到手,物品也有許多,劉姥姥打秋風為何成功,下一章,我和你共同分析。
第二章 一打秋風 鳳姐智鬥劉姥姥
劉姥姥到榮國府打秋風,原也沒有多大想頭,頭次來,本是想弄點小錢,就算是弄不到錢,也來榮府走走,估計榮國府怎麼也能給拿個回去的路費,白逛逛也就罷了。來到榮國府,本是想見見王夫人的,因為以前和王家有親,事不湊巧,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