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兩層小樓,是山村流行的樣式,中間是客廳,兩旁四小間,再往外是“攏袖”,可以堆放柴草,做雞舍鴨舍。
因為缺錢,除了客廳上面倒了水泥,其他房間可以透過橫木看到屋頂的瓦片,有兩個房間上面拿木板鋪了,放些稻穀花生之類的,沒有鋪木板的房間則在橫木上晾木薯葉番薯葉,晾乾了留冬天做豬食。
窗戶是用木頭做柵欄的,還沒有窗扇,山村的夜,太陽一下山就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窗戶也沒有窗簾,十一五歲起就獨自睡覺,一人佔了一間臥室,臥室裡只有一張拿磚頭做腳的木板床,沒有其他傢俱。
僅五瓦的黃燈照在□著的磚牆上,即使視力很好,看東西都是朦朦朧朧的,因為要省電,燈不能總開著,十一總是把自己緊緊地裹在被子裡,恐懼地望著漆黑的窗外,生怕有什麼可怕的怪物從窗柵欄裡鑽進來……樓上晾著的木薯葉番薯葉有時候會掉下來,將他嚇得一哆嗦。
7歲的時候他半夜起床去尿尿,看見爸爸媽媽在客廳裡,有一個瓷盆裝著水,燈光比較暗,他睡意朦朧,後來長大了,再回憶起的那個畫面,恍惚想起,啊,就是那個晚上,媽媽給他添了個妹妹。
家裡五個孩子,每個孩子間相隔一歲多,有了大女兒,接著三個都是兒子,媽媽還想要個女兒,上天如她所願,給了一個女兒。
七歲十一上學了,那時候沒有學前班,直接就上一年級。
村裡的學校離家有段距離,每天他和大姐還有其他相熟的孩子一起去上學,小學時十一很聰明,即使去學校前沒有學過任何知識,數學語文都常常拿100分,相比之下大姐就有些遜色,不過也依然是被老師稱讚的學生。
村小學很簡陋,除了數學語文勞動課,偶爾會上音樂課,所謂音樂課也是全校的學生聚在一個教室,至於學過什麼歌,十一早就不記得了,何況他在音樂上一點點細胞都沒有。
村小學門前有條小溪,課間時十一和同學一起在溪裡玩,溪水清淺,剛沒過腳背,有很多鵝卵石,女生會撿了差不多大小圓滑的石子玩拋石子游戲,看誰玩得好,有利害的能一次抓六七個石子在手裡拋起來,單手撿起地上的一顆石子,再單手接住拋在半空的,往往能引起一片驚歎,那孩子就會一臉驕傲。
男生們多是在水裡跳來跳去,你推我搡,或者潑水,膽子大的潑到自己喜歡的女孩子身上,惹她不高興,即使是被罵,也依然沾沾自喜。
再就是跳大繩。繩子多是用黃稻稈編成,很重,但山村的孩子也只能用這個,像尼龍繩之類結實輕便的大人自有用處,不能給孩子玩。
往往編得好的繩子參與玩的人會多一些,畢竟村小學最高只有三年級,小十歲的孩子搖起十米甚至十多米的大繩子還是很吃力的,有時候十幾個二十多個孩子擠在一起,跳,笑,有孩子就會在混亂中拌到繩子,無奈地去接替苦力,眼巴巴地看哪個孩子拌著繩子,歡呼著扔下繩頭,自己上陣。
十一在村小學只上了一年,陶爸爸把他送到鎮小學,鎮小學的師資力量要比村小學好,為了大兒子的前程,多花些錢也無所謂。
鎮小學在半山腰,白色的房舍,比村小學的泥巴牆教室要好多了。往下看可以看到大半個鎮子,圩日的時候可以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唯一和村小學一樣的是,到寒暑假期一樣要到山上找各種芒花稈蕨類植物的幼莖之類的東西,在開學的時候交給學校,這也算是一種功課。
十一剛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陶爸爸陶媽媽外出,做了打工大叔打工大嬸。定期寄錢給親戚,偶爾會有些衣服,薄薄的面料,顏色和圖案都是小地方少見的。十一他們也有了零用錢,那是以前不能想象的,他們不用像有些家的孩子一樣,大熱天挎著個暖水瓶裝幾根冰棒到處叫賣,反而可以跟他們買冰棒吃。
那種白色或者淡黃色的冰棒5分錢一根,圩日的街上也有賣香蕉水的,清甜的味道,有時候十一會買兩杯裝在水壺裡拿學校裡喝去。也會光顧學校的小賣部,買些零嘴吃。學習成績是一如既往的好。
在村裡,有電視的人家很少,有的也只是黑白電視,十一自尊心強,幾乎不去別人家看,大姐或者大弟招呼他他也不去,家裡也有一臺十四寸的黑白電視,但是早就壞了,偶爾收個臺也只有聲音沒有畫面,十一不知道那臺電視是從哪裡來的,腦海裡一點印象也沒有,連有沒有從那臺電視裡看過畫面也不記得了。
第3章
愛情第3章
三個孩子獨自生活了半年,自己做飯,相互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