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9部分

呵呵的打著太極,其實,他自己都不知道,望林村的運勢似乎突然變好了一樣,田間水稻的產量變高了,路邊種下的果樹碩果累累,學堂的孩子能文能武,連老人孩子生病都少了。

這些,與胡家富裕起來後,有著千絲襪縷的關係,可要是,往細裡說,好像又不全是他們帶來的原因。

趙文強也說不清。

大約是,望林村的風水突然變好了吧。

會不會是因為胡家在秀溪山上種了滿山的紅楓林?又或者是胡家為村裡修建了青石路?也可能是胡家把整片河灘建成了鬱鬱蔥蔥的秀色莊園?

趙文強想過無數的可能,似乎都與胡家有關係。

最後,趙文強定論,胡家的改變,是整個村子轉變風貌的起點。

第四百六十三章 道喜

楊秀才領著四個孩子去了參加院試,凌老先生自告奮勇的攬下了學堂代課一職。

凌顯給幾個孩子輔導了一段時間功課後,倒是把從前唸書考舉的勁頭找了回來,對教書育人也有了不小的熱情。

所以,學堂的課程沒有因為楊秀才出了遠門就停止了,凌顯在摸索中磕磕碰碰的把夫子一職擔任起來。

孩子們對新上任的夫子都熟悉,憑著凌顯在望林村積累的聲望,他很快融入了學堂的氛圍裡。

而且,珍珠說過,辦學堂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讓所有的孩子去走舉業,而是為了普及啟蒙教育,增長孩子們的知識見地,培養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為他們將來要走的路做一種鋪墊。

凌顯剛聽到胡家小姑娘說這些的時候,有一種錯愕的感覺,這和他從小接受的教育理念顯然是不同的。

他是寒門出身,從小家境平凡,一家人省吃儉用供著他念書上學,凌顯自知家人對他殷切的期盼,所以讀書非常的刻苦認真,這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當時,如果不是為了出人頭地,他也許不會那麼奮發圖強,亦不會成為朝廷的官員之一。

小姑娘笑著對他解說,世上有千千萬萬條道路,並非只有考舉做官才是正道,別的行業也需要知識作為基礎。

能考上童生秀才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多數孩子以後還是要走別的道路,進入學堂學習能為他們將來要走的路,增加一定的見識與觀點。

凌顯頗以為然,與他同期唸書的學生,只有他一人熬到了最後的殿試。

很多考生被阻在了鄉試與會試的門檻上。

不過,雖然他熬過了殿試,卻沒有強硬的後臺支撐,官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