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9章 電臺

1985年5月31日,林棋代表新創業影視娛樂集團跟香港政府旗下的文康廣播科簽署了一份資產轉讓協議,將原本屬於香港政府直接運營管理的電臺,納入旗下,成為一傢俬有廣播電臺。

而將香港電臺納入旗下之後,新創業系不僅僅擁有紙質出版平臺、電視臺,而且,還擁有了一家老牌廣播電臺。

老實說,廣播電臺的商業模式,相對於電視臺而言,不在一個層面。

但是,從人才梯隊培養而言,廣播電臺卻是擴大了電視臺的平臺範圍。一些廣播節目,是可以給電視節目做人才儲備.

比如,廣播劇、電臺音樂等等節目,這些節目,就可以作為電視節目的有益補充。

林棋作為一名聲控,對於華語配音比如日語配音,有點耿耿於懷。而中文影視、動畫、遊戲的配音人才的培養,也是需要專門的平臺的。傳統的電視節目作為平臺,培養成本高,而且,未必合適。

但是電臺節目培養,卻是比較合適的。電臺節目更講究聲音,所以,其他娛樂產品的聲音所需的人才,應該是透過電臺來培養。

“恭喜你,林先生!香港電臺,今後就是你們的全資子公司了。”香港政府官員尹建新微笑說道,“今後,我們廣播處就不再直接經營廣播電臺,而單純作為一家政府機構存在。當然,希望今後香港電臺在貴公司旗下,能夠更好的為公眾服務。”

林棋笑道:“當然!在收購之前,我已經有周密的規劃,未來香港電臺只會更好。”

“希望吧!”香港電臺雖然是港英政府的財政包袱,但畢竟運營多年,不少的電臺員工,都算半個整個公務員,以前是其同事,尹建新自然不希望電臺結局不好。

……

相對於電視而言,廣播電臺誕生的歷史更早一些,最早在1906年聖誕節前夜,美國的費森登和亞歷山德遜在紐約附近設立了一個廣播站,並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廣播。廣播的內容是兩段笑話、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獨奏曲。這一廣播節目被當時四處分散的持有接收機的人們清晰的收聽到了。

其後,世界各地都開始流行無線電愛好者收聽和播放廣播,不過,這些都是小眾愛好者,不定期也不固定頻道播出一些無線電波。

直到1920年11月,美國匹茲堡第一家獲得經營牌照的商業電臺誕生,無線廣播才漸漸的開始了商業化。

香港電臺也是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老牌廣播電臺,最早這家電臺可以追溯到1923年,由香港的一些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所搭建。其後,官方介入了電臺經營,民間愛好者建立的電臺被合併到官方,成為了政策宣傳和教育的喉舌。

二戰時期,日軍佔領香港時,香港電臺一度停止運營。到二戰結束後,廣播電臺的名稱才正式命名為香港電臺。

在電視普及之前,香港電臺靠著其先發優勢,成為香港廣播行業的壟斷者。後來成立的廣播電臺影響力跟它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而在電視媒體已經成為主流,並且,香港的兩大免費電視臺tVb和星辰電視臺都是民營。再加上,香港迴歸已經鐵板釘釘,港英政府已經是迴歸之前的留守政府,也沒有沒必要掌控香港的方方面面。

在香港迴歸之前,港英政府和英資企業,不斷的向香港地方的華人資本出售各種以前想要買也難買到的資產。這既是因為,英資並不看好香港的前景,所以,決心落袋為安,反正這資產都是增值了幾千倍甚至上萬倍,即使將來還要漲,對於這些佈局較早的老牌英資而言,不過是少賺一點而已。

在迴歸之前,香港政府也是大規模的甩賣資產,與此同時,基建工程比以往增加了更多。當然了,港英政府是存在一些私心,這些大型的基建工程,絕大部分的利益都是被英國的財團賺走了。因為,英國不能直接搬空香港的財政,只能透過迂迴手段,掏空香港。

但是,錯有錯著,迴歸之後香港的地價比之前又有了巨大的漲幅。以至於,基建拆遷費用,會比以往昂貴的多,這些迴歸之前突擊規劃上限的基建專案,後來,反而給香港省下了不少錢。算了原本包藏禍心,卻算是做了一些好事。

香港電臺被收購之後,林棋和黃錫照連夜召開了會議,對於電臺的員工和管理層進行安撫。

……

1985年6月1日,香港最大的廣播電臺,香港電臺宣佈了一條新聞,電臺正式以1億港元的價格被星辰電視臺收購,成為星辰臺的全資子公司。

這一則新聞釋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