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20日,新創業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順利登陸上交所。網由於,a股中文簡稱不能超過四個字,所以,新創業半導體公司,在上市後,提交的簡稱“新創芯”。在簡稱上,比新創業通訊公司簡稱的新創通訊,顯然是要好的多。
新發行25億股,融資50億元人民幣。扣除了交易所、券商等等渠道的上市發行承銷費用之後,實際上,匯入上市公司銀行賬戶上的資金有467億元。
由三家券商,分別瓜份33億元承銷費用。理論上,是股票賣不出去,券商兜底買下。但在大a股歷史上,有股票發行不出去的嗎?
從來都沒有!
所以,a股的券商賺的這筆承銷費用,其實,等於是閉著眼賺錢,根本不需要承擔絲毫風險。
只不過,上市流程必須要有證券公司作為承銷發行,所以,這筆錢等於是白送給券商的天價手續費。
當然了,33億元的佣金成本,拿到上市的資格,其實也是很划算的。
要知道,後世的a股市場僅僅是上市資格,都是非常稀缺難得的。不少公司,甚至願意出10億元甚至更多的資本,收購一家殼公司,不需要殼公司的任何資產,僅僅是為買下殼公司的上市資格,就願意天價的買這個門票。有了上市資格之後,後續則是透過二次增發股票,選擇更好的時機,發行新的股票,來獲得更多的融資。
之所以很多資本,連借殼上市都願意。更多的因為,a股後來的融資能力越來強,只要拿到了上市資格,後面有的是機會,透過增發,連本帶利透過資本運作賺回來。
相對而言,林棋的不屑去借殼上市的,借殼上市大部分都是有問題。沒問題,符合標準的優質資產,是交易所搶著勸上市,何須買一家垃圾的殼資源公司,再把自己公司是資產注入,實現借殼上市呢?
借殼上市基本上都是覺得a股韭菜漲勢良好,幾年就可以割一波,所以,直接開始獲得種韭菜資格。以上市公司名義,割韭菜的花樣會比所謂的莊家更多無數種。
林棋倒不是那種短期思維,衝著割韭菜去將子公司一個個的包裝上市。更多是站在產業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上市融資基本上跟英特爾為什麼要上市差不多。
英特爾、amd之類的公司,當初都是在半導體行業競爭激烈時期,抓住一切的機會來融資發展。上市就是一次跳躍,拉開跟對手差距的機遇,可能,上市僅能讓發展提前兩三年,但是,兩三年的提速,在半導體行業基本上就是領先一代了!
新創業半導體公司,上市融資拿到的錢,也就相當於2年的淨利潤。但是,提前拿兩年的淨利潤,少了兩年的積累,就能以前佈局一些生產線,提前佈局一些專案。所以
25億元的盈利,對應250億元市值,僅10倍市盈率。這樣的定價,並不算高,甚至可以說,環比世界,都堪稱是非常廉價。
雖然,林棋已經很照顧國內的投資人了,但是目前國內的投資者,基本上都是盲目的散戶。
新晶片由於盤子太高了,上市當天雖然高開217元。但是,之後就一直陷入陰跌,之後幾個交易日,已經跌破2元發行價。
隨後股價就在198~2元之間波動,每天漲跌1分錢左右。基本上,看不到多大的波動,日成交價格,像是織布機織出來的差多。
這讓一些喜歡股價劇烈波動,進行斷線炒作的投機者,很是不爽。
更加上,原本93年全球市場就有點過熱,a股同樣如此。年底市場新創芯上市,巧合遇到高位暴跌。
之後,一堆散戶開始罵林棋和新晶片管理層全家。
“林棋這個資本家,從來不是好東西!日本那邊就是先上市,之後熊市後退市!”
“爛臭股,又來圈錢了,每次大爛臭上市,就帶動市場暴跌!”
“a股是散戶的,不歡迎大資本。”
……
“林總,這些散戶真是不知好歹……”小雷為林總憤憤不平說道,“誰對他們好,誰會讓他們分享長期回報都不知道。”
新創芯公司是罕見把對於投資者的中期回報和長期回報,寫入了公司章程裡面。甚至,包括股價跌破淨資產之後,回購股票登出,以此增厚每股淨資產,這些都寫到了章程中。
另外,每年盈利分紅不低於30%,這個強制每年都會分紅,已經算是比較超前了。後世,把分紅比例不低於盈利的30%寫入章程裡面,也是證監會不斷的督促,也只有少數公司,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