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5部分

這種燒錢的行當,有些人能玩起,有些人是玩不起的。

其實提起燒錢兩個字,範無病的感觸是最深刻的。

在他那個時代,一提起燒錢這兩個字,人們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網際網路剛剛起步時的那種跑馬圈地式的燒錢運動。然而,歷史總是在簡單地重複著。後來的網路實名服務和營銷平臺提供商3721實施的網路領航計劃,為千家企業免費全面提升網路營銷能力。無獨有偶,Google奉獻的免費Gmail、阿里巴巴打造的淘寶網呼籲同行免收交易費,而雅虎推出的雅虎通,許多在QQ上收費的專案都是免費提供的。

當然了,雖然這些都是免費提供的服務,但是彼此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

在網際網路發展初期,燒錢是一種身價,能產生虛幻的眼球效應,追求子虛烏有的注意力經濟,是賠本賺吆喝!大家就是要依靠燒錢來提高網站的訪問流量,然後從投資商那裡繼續融資,然後繼續擴大網站經營的規模,然後再繼續融資,形成一個不斷擴大融資再擴大再融資的迴圈。

而在盈利模式已不成問題的後來,網際網路業出現的免費回潮現象,則與之前的燒錢運動有著本質的區別,它追求的是盈利最大化。

以3721網路領航計劃為例,表面上看它確實是一席天上掉餡餅的大餐,免費提供全面的網路營銷工具、從網路實名到實名搜尋的全套產品和方案、名校網路營銷培訓等整套網路營銷全方位服務,並從產品、渠道、技術、服務、資金、人才、案例等方面以優秀資源全力投入支援。然而,從本質上看,3721追求的是在網路營銷領域的絕對支配權、話語權以及藉此確立網路營銷標準,當客戶信任並習慣了3721提供的網路營銷模式,那將為3721帶來多大的市場商機?

而淘寶的免費則是投資的另一種表現方式。由於國內的電子商務起步較晚,網上可支配收入水平很低,網上支付系統缺乏。因此,免除交易費可降低網民、網商上網交易的門檻和成本,是保護網上交易雙方利益的措施,體現了公平競爭規則的現實選擇。從網際網路實驗室釋出的資料顯示,在國內個人交易網站中,淘寶網高增長率遙遙領先於其他網站。顯然,免費換回的是日益上升的人氣。

因此,舍小錢而逐大利,是網際網路燒錢運動的實質,對於現在而言也是一樣的。

至於追逐流量,道理也很簡單,沒有人知道你,沒人看你、聽你,你就沒有影響力。沒有影響力,那麼所有關於盈利的設想就成為鏡中花水中月,所以,影響力決定盈利能力。媒體人老生常談的二次營銷理論或者三次營銷理論,諸如把內容賣給讀者,然後把讀者賣給廣告客戶的前提,都是建立在鍛造影響力的基礎之上。內容和發行,是搞傳媒的兩塊基石。

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發展,媒體味兒很重。

但是從商業角度來講,媒體化發展差強人意,儘管後來抓住了簡訊和資料增值業務,甚至網遊,但是廣告收入與鍛造影響力的燒錢比較,是九牛一毛和杯水車薪。很多網站死在逆轉的臨界點上,愚蠢而又慘烈。

不過從社會學角度來講,中國網際網路媒體化的發展有深遠的意義,至少藉助網路的互動和即時即地的特性,在言論上,我們從八卦和情色開始,淺嘗到了言論自由的些許快感。雖然在網路精英的眼裡,網路上的言論已經上升到語言暴力,但是總體而言,還是讓很多人找到了網路存在的價值。

在範無病看來,網際網路企業的盈利問題上,不管是多麼複雜的模式,在收錢上都只有兩種,一是使用者付費,二是第三方付費。流量變現的模式其實就是拉廣告商的方式,就是典型的第三方付費模式。

國內的網際網路興起初期,燒錢賺流量之所以會失敗,套用媒體運營的理論分析,就是網際網路在發行上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資訊並沒傳播給目標使用者,因此二次營銷成***的機會不大。

而燒錢只是二次營銷的必要條件,並非充分條件。如果把早期的網際網路運營等同於媒體運營,那麼它絕對是一個相當粗放甚至是豪放的運營行為。低效益的發行,比照在網站運營上,相當於垃圾流量,看上去雖然流量很大,但是於收益而言並沒有什麼作用。

因此範無病為了防止自己的網站也進入這種垃圾流量的執行之中,就需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尤其是考慮如何才能夠將自己的範氏投資集團在現實中的資源便成為網路資源,然後再透過網路資源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讓他們成為自己公司全面轉型的忠實擁護者,達到二次營銷的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