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1942年,毛澤東讀到了這部《永昌演義》的書稿,他大為讚歎,立刻給向他推薦書稿的陝甘寧邊區副主席李鼎銘寫信,請李鼎銘代他向李建侯致意,並建議李建侯以新歷史觀點加以改造原著。因為種種原因,李建侯沒有完成對作品的“改造”,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本書,儲存了沒有因政治掛帥、領袖意志而改變的原貌。

李建侯筆下的李自成不是《明史》中的賊寇,也不是故老傳說中的神明,他把李自成定義為英雄。“李自成本一走卒耳,崛起草澤,戰必勝,攻必克,十餘年間覆明社稷,南面而王天下……其人不貪財,不好色,光明磊落,有古豪傑風……”

我們現在身處的時代是經過反思後重建中的時代,這個時代給英雄定義,是經過了漫長的意識形態後,不再盲頌盲從,而要重新追尋英雄本質的時代。八十多年前的李建侯已經做到了,他客觀的評述了李自成的作為一個英雄的人格魅力和缺陷,可貴的是他把李自成的對手:崇禎皇帝和多爾袞,也同樣定義為英雄,都有大道如青天,而我不得獨出的大悲情。

李建侯書寫了一個自草莽中躍出,最終千軍萬馬橫掃天下的英雄,但全書字裡行間折射的是他本人反戰的思考:文章伊始出現的是那條著名的 “無定河”,秦漢以來發生過無數戰爭的古戰場,李建侯在此引用了唐人陳陶的詩“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從傳主李自成的結局更可見作者的拳拳之心,他寫行將就木的李自成與崇禎夢晤、與順治手談,他們是昔日的對手,而今渡盡劫波,相逢一笑泯了恩仇。李建侯先生自擬了一首懷古詩為全書收尾:

驛卒當年途已窮,漫將草澤笑英雄。盜鈴不學曹公智,掣劍還追漢祖風。

鐵騎昔曾排海嶽,銅駝今又臥蒿蓬。興亡轉瞬成遺憾,故壘蕭蕭墓不空。

銅駝,古人置於皇宮門外,西晉學者索靖在天下大亂前對著洛陽宮門的銅駝嘆息“會見汝在荊棘中耳?”繁華帝都轉眼被戰火摧毀,荒煙蔓草。一個群雄鼎立的時代絕對是國家和天下蒼生的不幸,每個封建王朝末世都是如此,沉痾雜症並不能隨著改朝換代改變,魯迅先生曾說:“試將記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現今的狀況一比較,就當驚心動魄於何其相似之甚,彷彿時間的流駛,獨與我們中國無關。”反思的人不是沒有,只是太少,李建侯先生書寫“天下狼煙”時的反思,令人肅然。

第一回 陳祖師偈語徵先兆 李守忠善念獲佳城(1)

話說天下大勢,治久則亂,亂久復治。方其治也,則有聖明君相,應景運而生,及其亂也,則有草澤英雄,應劫運而出——此皆天地氣數之所推移。與夫河嶽精華之所鍾毓①,其發現時在數百年之後,其朕兆②或在數百年以前,特非識微見遠之士,不可得而預知之、預言之也。

溯自唐祚告終,五代爭雄,五十三年之中八易姓氏③。

當時海宇沸騰,民不聊生,時局之紛亂,達於極點,正所謂亂極當治之時了。迨炎宋受禪,天下人心翕然歸順,趙匡胤不煩征戰之力,唾手而開三百年宋世江山,這豈是人力所能為哉?

閒言少敘。且說那五代時候,有一位陳摶祖師④,道號希夷先生,他的道行高潔,能知未來休咎。見天下日形紛亂,他便隱居在華山之深處,足跡不履塵世者數十年。及聞陳橋兵變⑤,宋太祖定鼎中州,他遂蹶然而起,鼓掌大笑曰:“天下從此太平矣!”於是託缽下山,雲遊天下,凡名山大川,無不親身遊覽。

一日行至陝西北部,由酈延出上郡,至銀州,陡見萬山重疊,圓如盔頂,中現大河一道,自北而南,水勢湍急,濤聲震耳。陳摶看見了此河,不禁搔首流連,喟然嘆曰:“蛟龍所窟,必產奇人。此河氣象雄奇,七百年間,理合兩洩精英。然雄而不秀,濁而不清,其或吳錢楚項⑥之徒歟?遂口占一偈道:

駭浪驚濤裡,扶輿造化神,

歷年七百載,兩度孕奇人。

念畢,遂飄然遠去,不知所終。

看官知道,此河究竟叫做何名?

原來此河就是古之所謂圁水⑦。據《水經注》所說,這圁水本出自上郡之白土縣⑧,就是現今清平堡的邊牆外,向東流入塞內,又東至磚場溝,複流出塞外,經過塞城梁,至三岔河,然後會合眾水,由榆林、橫山奔流而南,經銀州、上郡至清澗,又折而東,方才流入黃河。因其水勢洶湧,卷石含沙,河身時東時西,無有定向,因此又得了一個名號——叫做無定河。

這無定河自秦、漢以來,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