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涉嫌親共,被蔣介石委以陸軍副總司令空銜。衛立煌對此職不滿,稱病就醫。1946年春,回到南京,閉門少出。11月,奉命出國考察。
第九部分衛立煌 上將(4)
中國遠征軍再次出征
1947年初,衛立煌返回祖國。時蔣介石正在全面內戰中迭遭失敗,決心重新起用衛立煌這員猛將,以期衛立煌再次為他立下奇功。194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明令衛立煌接替陳誠為東北“剿總”總司令、東北行轅代主任。同年,人民解放軍發起遼瀋戰役。11月12日,瀋陽解放,衛立煌飛往北平。蔣介石再次遷怒於衛立煌,遂於11月26日下令撤職查辦。 衛立煌受撤職查辦處分後不久,即被蔣介石禁於南京上海路寓所。其間,顧祝同等秉承蔣的旨意,多次動員他去臺灣,均遭衛立煌的拒絕。1949年1月28日(除夕),衛立煌夫婦化裝逃出南京,經上海到達香港。蔣介石几次派吳忠信到香港勸衛立煌去臺灣,遭到斷然拒絕。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衛立煌不顧自己的“戰犯”身份,特致電毛澤東表示竭誠祝賀。 1955年3月15日,衛立煌在中國共產黨“愛國不分先後”政策的感召下,毅然偕夫人韓權華離香港回到廣州,隨即公開發表《告臺灣袍澤朋友書》。4月6日,到達北京,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熱烈歡迎。作為第一個從海外歸來的國民黨嫡系高階將領,衛立煌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讚揚和信任。衛立煌歸國以後,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和民革中央常委等職,參與討論國家軍政大事。 1960年1月17日,衛立煌因病於北京逝世。(彭玉龍)
第九部分希姆萊(1)
海因裡希•;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1900—1945),法西斯戰犯,歷任納粹黨衛隊隊長、黨衛隊帝國長官、納粹德國秘密警察(音譯為蓋世太保)首腦、警察總監、內政部長等要職,先後兼任德國預備集團軍司令、上萊茵集團軍群司令和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 希姆萊於1900年10月1日出生在德國慕尼黑,是天主教會學校校長的兒子。早年在蘭茨胡特中學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在第11巴伐利亞步兵團服役。1918年考入慕尼黑高等技術學校,攻讀四年而獲得畢業文憑。從事一段飼養和推銷工作之後,加入準軍事的國家主義組織。1923年11月,作為緊跟恩斯特•;羅姆的旗手參加慕尼黑啤酒店暴動。此後出任斯特拉塞的秘書、納粹黨巴伐利亞區黨部副書記。1925年至1930年任代理宣傳部長。1927年結婚之後,曾經重返家禽飼養場,慘淡經營。1929年被任命為希特勒私人衛隊黨衛隊隊長。在希姆萊的組織領導下,黨衛隊由當時僅200人的弱小機構發展為控制著整個納粹帝國的龐大組織。黨衛隊擁有貌似莊嚴的黑色制服以及由令人恐怖的骷髏和神秘莫測的SS組成的標誌。
第九部分希姆萊(2)
希姆萊出席納粹軍方的形勢釋出會
自1930年當選為國會議員之後,希姆萊集中精力擴張黨衛隊的勢力並使黨衛隊獨立於羅姆的衝鋒隊之外。1931年,希姆萊建立由海德里希領導的黨衛隊保安處作為納粹黨的情報機構。到1933年,黨衛隊發展到5萬多人。希姆萊和海德里希鞏固了納粹黨在巴伐利亞的權力地位。1933年,希姆萊先後出任慕尼黑警察局長、巴伐利亞政治警察總監和德國政治警察部隊(普魯士除外)司令。1934年4月,希姆萊成為普魯士警察總監和蓋世太保首腦。1934年6月30日,希姆萊奉希特勒之命組織指揮黨衛隊摧毀以羅姆為首的衝鋒隊,此舉成為希姆萊及其黨衛隊發跡史的重要里程碑。從此,黨衛隊成為負責“保衛……國家社會主義思想的化身(即希特勒)”和將納粹政權的種族主義轉化為有力的行動準則的“獨立機構”。 1936年6月,希姆萊升任德國警察總監、蓋世太保首腦和黨衛隊帝國長官,具體組織實施法西斯恐怖統治。早在1933年,希姆萊就親自領導建立了第一座樣板集中營——達豪集中營。1936年9月,薩克申豪森集中營建立。1937年7月,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建立。1938年5月,弗羅森堡集中營建立。1938年,還建有(奧地利)茅特豪森集中營。戰爭時期建立的最主要的集中營有:波希米亞的特萊西恩施塔特集中營,波蘭的馬伊達內克集中營、奧斯威辛集中營和施圖特霍夫集中營,阿爾薩斯的納茨魏勒—施特魯特霍夫集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