簷的花紋,跟全聚德門口的比較像,比那裡更加氣派。
清朝王爺的府邸,怎麼可能小家子氣,花重金重新裝修之後,整座醇親王府氣勢恢宏,應該說現在是韓宣的府邸,佔地五萬多平方米,總共八十畝,全部翻新花費不小。
1994年時候,他在燕京投資不少房產,其中就包括這座當時是宗教局辦事處的王府,用一百萬人民幣捐款和一棟十五層的樓,成功說服他們搬了出去。
剛巧需要韓老爺子當說客,調解加入世貿組織產生的矛盾,這件略微荒唐的交易,竟然真的達成了。
醇親王北府屬於受保護的古建築文物,很難賣給韓宣,於是才誕生這種荒唐的租約,這要感謝當初還在世的鄧老先生,有他拍板決定,輕鬆透過了租約協議。
可以說這樁交易很成功,給韓宣一個在燕京的“家”,不怕他不多來走動走動,假如心情好順便投資點什麼,那就是華夏掙到了。
先有什剎海,後有燕京城,這座古語由來已久。
住在這座空蕩蕩的位於北海北邊的王府裡,韓宣總感覺慎得慌,當年數百人住著都不顯得擁擠,現在只有管家和打掃衛生的人員,加上保鏢助理等人,總數連五十都不到,房子太大了也沒意思。
幾間主客房的傢俱,都是真正的老古董,古樸氣息十足,韓宣躺上明代的烏木雕花大床不想再動彈,隨後沉沉睡去,來到華夏的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