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園像城市裡的一處綠洲。
角落裡的免費健身設施好像已經損壞,表面油漆大塊掉落,幾乎看不見遊客。
四周被高樓環繞,隨處可見豐富藝術資產和典雅城市景觀。
孩子穿上昂貴私立學校校服,從高樓裡出來坐進加長林肯,時尚女郎挽著丈夫手臂,出入高檔百貨大樓<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這是五十九街,世界百萬富豪區,一切都合乎常理。
腳下土地名字叫200號,幾十米外有棟殘破不堪的高樓,二十多層,外形帶有上世紀特點,融在新建城市群裡格格不入,假如不是年代久遠,又建成了公園,曼哈頓很難找到這麼大的土地。
韓父坐在長椅上,翹起二郎腿問道:“翻新一下蠻不錯,好好的怎麼想起來要建新樓,住在洛杉磯比在紐約舒服,紐約太吵了。”
“高樓sos集團的名片,紐約商業要比洛杉磯發達,而且這塊地本身也在不斷升值,買下來不虧。”
吃完飯後父母意見不同,在聖派區克大教堂和紐約市立圖書館兩個景點之間糾結。
聽老媽說出繼續逛街之後,韓宣連忙提出來這裡,只從照片見過200號土地,也路過過這裡,但還沒實際來考察過。
“什麼時候開始建?”
“再等兩年,目前工程、材料技術都不行,以後這裡全拆了,在中心位置建棟超級摩天大樓,四周綠化面積多點,弄成廣場免費開放。”
韓宣糊弄道,轉身環視一圈,土地長寬將近三百米,算上老樓周圍。跟資料上標註的面積差不多。
剛才吃飯時候魯迪市長打來電話,讓他把初期規劃圖交到市政廳,計算可以優惠的公共面積。
前段時間在洛杉磯老爺子家裡見到的那份設計圖紙造型太醜。肯定不會用,如今高樓樣式成了韓宣需要解決的難題。
附近都是摩天大樓。建成迪拜塔那種凸顯不出效果,而且六瓣沙漠之花造型帶有西歐風格,造價太高不說,技術也做不到那點。
心想要是按迪拜塔風格設計,不知道幾年後那幫人會不會放樓一馬,當下又覺得被盯上的可能性更大……
滬市環球金融大廈造型現代,挺符合未來設計風格,仔細想想它從九十年代後期開始建。現在圖紙應該快完成,到時候兩棟樓長成一個樣,那就成笑話了。
華夏以後的滬市中心大廈也是個好選擇,想起它那不規則外形,意外聯想到有棟建了三分之一的搞怪建築——芝加哥螺旋塔。
整個建築像是個電鑽鑽頭從地底冒出來,無論從哪個角度它都很吸引眼球,讓人不想注意它都不行。
呈螺旋上升形狀,每層樓旋轉兩度,並且隨著大廈樓層升高,寬度隨高度遞減。外形如同錐形長劍,要是把它建在紐約......
韓父見兒子傻笑,拍拍他說道:“想什麼呢。走了,還有幾天去學校?”
“明天走,到布朗大學還有點事情要做,現在到哪裡?”
“瞎逛唄。”
確實是瞎逛,一家三口齊聚出來時間少,倒挺有樂趣。
開車從中城區來到下城,在碼頭乘坐“紐約小姐號”渡輪前往自由女神島,哈得遜河入海口帆船挺多,碼頭邊擺滿各種型號豪華私人遊艇<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渡輪緩緩破開水面。繞向附近布魯克林大橋和曼哈頓大橋。
韓宣站在船頭,從這看紐約。如同站在外灘看陸佳嘴,曼哈頓島中央帝國大廈模樣不出眾。頓時更加覺得“大電鑽”有市場。
《泰坦尼克號》還在拍攝當中,沒人站在船頭迎風擁抱,倒有不少遊客學祖先剛流放過來時候樣子,大叫(自由)。
自由女神像高四十六米,是由法國在1876年送給美國當作獨立一百週年的禮物,銅質外表被雨雪吹打一百多年,生出銅鏽,顏色發青。
它每年至少被要雷劈六百次,前段時間剛被劈過,火炬沒點著不說,還被弄壞了,正有工人搭架子維修。
老實說自由島上並沒地方玩,除了一些賣零食、紀念品的地攤,只有青翠草地和人山人海的遊客。
這座雕塑對美國人來說意味自由,對這一家人來說,只是打發時間順帶散心的去處,景點不重要,過程中享受就好。
“兒子,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