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的一面之詞,借聖旨來發洩自己的滿腔怒火,同時也要借處理此事來樹立自己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權威。為了證實自己的分析,他親自提訊已被拘捕的玉林、忠和和祥福。提訊的結果,他的分析得到證實。
但內務府大臣恩良則要堅決按旨辦事。審訊不審訊都無所謂,玉林等人的陳述他根本就聽不進。作為內宮主管,恩良的這種態度是不難理解的。這是因為他不但要維護屬於自己管轄的太監們的利益,他更要藉此討好巴結他的頂頭主子——兩宮皇太后。在這種職務的官員眼中,向來是沒有什麼原則和國家的概念的。面對著這種棘手的案子和尷尬的局面,才華過人的潘祖蔭頗感為難。思索再三,他決定採取投石探路的方式。
第一步先上一折,將提訊玉林等人的情況上報。摺子上詳細記錄玉林等人的口供,試圖讓兩宮太后瞭解事情的另一面,希望她們在兼聽之後能變得明白起來。潘祖蔭請恩良會銜,恩良拒絕,他只得單銜上奏。幾天後,他奉到硃批:不可偏聽一面之詞,應從嚴從速審結此案。太后們接過潘祖蔭投過的“偏聽”之矛,反過來又投向潘祖蔭本人,弄得這位刑部尚書哭笑不得。
無奈,潘尚書只得採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和稀泥的辦法,擬了一個懲處方案:護軍這邊,其頭目玉林責任較大,杖五百,罰去月俸三個月,祥福、忠和各杖五百;太監這邊,其頭目李三順責任較大,交內務府慎刑司責打五百,罰去月俸三個月,二愣子、小勾子各責打五百。
疏上,硃批責備刑部偏袒護軍,對玉林等人懲罰過輕。
潘祖蔭氣憤了。他在刑部衙門裡發牢騷:“既然刑部處置不當,皇上自己聖心獨裁好了,何必要借我們的口來說話!”
滿尚書文煜生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