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誠的長夢,自童年而始。
而童年的夢境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
洪荒時代,人類不過是大地上的無數生靈之一,遠沒有後世的主宰地位,更不曾建立龐大的國度,甚至都沒有“姓氏”的概念。赤誠所在的時代,人類只能抱團組建小型部落,勉強維繫繁衍。殺與被殺,捕獵與被捕獵,都是那個時代的人類日常。
赤誠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根據部落老人的壁畫記載,他的父親丹心是個聰慧又強壯的獵人,曾無數次帶領部落的年輕人斬獲珍貴的獵物,召開分饗祭典;同時更擁有敏銳的直覺,總能提前察覺風險將至,帶領部落及時遷徙。
但那位強大的獵人,卻在一次外出捕獵時,遭遇了不可思議的邪崇,以至於屍骨無存。
後來接替丹心位置的,是他曾經最信賴的助手金目。金目同樣強壯聰慧,性情卻略顯刻薄寡淡,因此人望一向不及丹心。只是在丹心死後,部落也別無選擇,唯有奉金目為首席獵人。
而金目,便是青元的父親。
在丹心死後,金目繼承了曾屬於他的一切:首席獵人的身份精心打磨保養的矛與箭、用草藥獸血和油脂調配的藥膏……以及妻子孩子。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金目在最初的幾年裡,表現是無可指摘的,無論是對丹心的遺孀,還是對赤誠金目都相當慷慨寬厚。然而隨著時日漸久,金目地位逐漸穩固,那刻薄的一面就逐漸顯露出來。
對待青元和赤誠,金目不再一視同仁,他會將獵物中的精華部分留給自己的親生兒子青元,然後將部落雜務中較為繁重辛苦的分派給赤誠。同時在教授捕獵技巧、錘鍊氣血骨肉時,也總是對赤誠有所隱瞞。
部落中的人都很清楚,金目是在有意培養青元為下一任的首席獵人,而前任獵人的孩子赤誠,顯然對青元構成了威脅。
赤誠的天賦,是任何人也看得出來的,儘管在洪荒時代並沒有成體系的仙道,但他自幼就對天地靈氣有著異常敏銳的感應和駕馭能力,幾乎無師自通地在七歲時完成了引氣入體——雖未臻完善,卻也讓他因此耳聰目明,氣血膨脹。
在部落的同齡人中,赤誠從來不是那個看起來最強壯的,卻沒有任何人能在一對一的比試中贏過他——除了青元。
比赤誠大上幾歲的青元,在金目的悉心培養下,不出意外地成了年輕一代最優秀的獵人,才十歲出頭就已經生得人高馬大,可力搏虎獅,甚至獨立完成極其危險的狩獵。且他性格遠比金目更為寬厚大方,無論是部落長輩還是同輩少年,對他都是讚譽有加。甚至被金目刻薄對待的赤誠,與青元都情同手足。
所以人們其實一直不理解金目為何要如此刻薄:赤誠很好,但並沒有好到能威脅到青元,何況赤誠也從來沒有那個意圖。
在不久前林中遇險後赤誠更是欠下青元一次救命之恩,這讓他更不願和青元去爭什麼。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認為青元可以順理成章繼承首席位置的時候,金目卻的刻薄卻變本加厲了。他以赤誠不識險惡,險些連累青元為由,唐突責難,幾乎要將一個才七歲的孩子放逐出部落。多虧了部落中人的集體反對,尤其是青元的激烈抗議方才作罷……但依然對赤誠大加責罰,在眾目睽睽之下,將一個年幼的孩子抽打的皮開肉綻。
而這般不講道理的刁難,在之後的兩三年裡越發變本加厲。而赤誠的處境自然是越來越糟。
最初人們尚會為他打抱不平,但是不平心會隨時間而消磨,金目的敵意卻與日俱增。而當人們逐漸意識到,金目對赤誠的排擠已是不可更改時,便不得不被迫面對一個簡單的抉擇。
金目,還是赤誠?
對於掙扎在生存線上的部落人來說,這個選擇並不難做。甚至就連赤誠的生母,也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被金目收復,不再認赤誠這個兒子。
所以赤誠在十歲時選擇了離開。那一年,他依照部落規矩,獨自完成了一次狩獵,獵物較之青元當年還要大上幾分。但是,在回到部落後,被金目刻薄刁難前,他便搶先宣告自己已經具備了獨立生存下去的能力,不必再滯留部落了。
對此,金目自然不會阻攔,甚至難得慷慨地依照部落傳統,送了他幾件獵具。而部落其他人也早料到會有這一天,唏噓之餘,也是無話可說。
唯一有激烈反應的人是青元,那時的他已經十三歲,身材幾乎快要趕上金目,很多人都認為,不出五年,他就有資格接過金目手中的獵弓,成為部落的首席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