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人一路往那邊走過去了。
經過了兩天時間的行軍,他們終於來到了龍泉鎮,被安排在鎮子外面打探訊息的人看到了他們之後馬上就給張雷報告,張雷安排了他們進到龍泉鎮裡面去。
一下子進來這麼多人,安排他們的飲食起居頗費了一番腦筋,不過總算是沒有出什麼大的差錯。張雷他們的到來也使整個龍泉鎮多了許多人氣,因為他們都不是缺錢的主,張雷對屬下可是很厚道的。
然後,張雷便沒有了繼續前進的意思,而是在這裡密切關注著李自成的動向。
崇禎十年春,熊文燦代王家禎總理陝、豫、晉、楚、川及南畿軍務。專主招撫。秋天,總理盧象升改為史可法副使,分巡安慶、池州、監江北諸軍。七月,史可法被擢升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安慶、廬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湖廣、江西等九縣,提督軍務,設額兵萬人。
九月二十七日,李自成、過天星等圍攻漢中府城(今南鄭縣)。會洪承疇來救,撤圍向西南走。二十八日,闖將自成等攻克寧羌州(今陝西寧強縣)。十月初二日,自成與過天星、混天王等九部分三路,分別由七盤關、陽平關、梨樹口入川。初四日,自成等入關。初八日,破昭化。十二日,攻劍州。十四日,自成等又三分其軍,分別往攻綿州(今綿陽)、鹽亭、江油。十六日,自成等兵圍成都,七日不下乃去,連下川中三十餘州縣。
楊嗣昌建四正、六隅之策後,增兵餉大半,圍剿農民軍。文燦督主軍務後,明軍屢捷,農民起義陷入低潮。文燦決計採用剿撫兼施,以撫為主之策。刊檄遍懸通都之地,其文有“心示眾家賊,待以不死”。帝聞之怒,但嗣昌曲為之解,文燦仍力主招撫。十月,文燦誘降張獻忠部。十一月,羅汝才、一丈青、小秦王、一條龍、惠登相、王光恩等部農民軍也就撫於熊文燦。(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六章 撤
崇禎十年十一月,太監曹化淳受命提督京營戎政。這是化淳再次任此職。崇禎五年七月化淳曾受此職。時遼東危局日甚一日,中原之亂又久不平。崇禎帝意用中官置要地。先有工部員外郎駱方璽窺帝,乃上言,陛下即位遂置魏忠賢於大戮,豈為溺情閹宦,不過外廷諸臣無一可用而借才及之。人臣感激恩遇皆知仰報,何論內外。若內臣蒙恩受重任,孰不欲棄捐頂踵以酬陛下。不數月,即有化淳提督京營之命。復以李明哲提督五軍營,杜勳提督神樞營,閻思印提督神機營,鄭良輔總理京城巡捕。於是中官皆佈置要地矣。
所謂“中官皆佈置要地矣”,潛在的意思就是,朝廷裡面重要的官員都派出去當官了,人還是不夠用。
十一月二十六日,左都御史商周祚疏論御史差規。他說:各御史差規,原有定序。先中差,後大,先舊官,後新官。大不再大,中不再中。兩京大差及各掌道,俱俟兩差之後,此向為例。近差多少人,未免以差待人。於是一新一舊,惟視差定,而先中後大與中大間差之例遂不能拘。前任都御史奉諭申飭七年寶劍。今欲法歸劃一,如依中大不再之例。雖均勞逸,第恐人不遇差,則以人候差。差不遇人人,又懸差候人。若提後置前,又人情不平。夫莫非王事,何論中大,宜仍一新一舊,凡差以到任一年為準。序到即注,其報代遲速。或有徇情遊移,概置不問。業奉旨允行。臣竊謂差不論中大似矣。然南北兩京畿三提學及京營順天巡按。名曰老差。斷不宜新人,必資深滿三差或經大差方勝此任。仍照七年定例。任滿日任差,但摘京畿等七差坐舊,其餘統中大而一,向謂北人不閩廣,南人不三邊,概不必問,崇禎帝允從。
冬。時嗣昌主兵事,熊文燦為總理五省軍務,剿撫兼施,以撫為主圍剿農民軍,同年九月底,李自成入川。初,嗣昌、文燦憂陝西農民軍出關擾亂剿撫大局,並不以蜀事為憂。待到自成兵圍成都,連克數十城後,崇禎帝大懼。急令總督洪承疇率軍入援四川。十二月二十九日,洪承疇率副總兵官曹變蛟。由沔縣歷寧羌,過七盤、朝天兩關,歲暮抵達廣元。
十二月,總督宣大、山西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盧象升秦陳邊務:剿寇需兵,用兵需餉,此為學理。今日兵少而寇多,兵飢而寇飽,兵勞而寇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愈剿愈繁,生靈塗炭已甚。事至此不得不用權宜計。臣有阻寇、疑寇、飢寇之法。一、立寨團築濠塹以阻寇。寇奔徑道雖多,每州縣遠近必由之路,近山險則立寨,村落則聚團。寨必有泉可汲,並擇其峻隘;團必大村鎮,圍深濠、布密箐,築牛馬牆。其近團路徑,以荊棘樹枝木石壘斷,張毒弩於內,是為阻寇。一挑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