詫異地抬頭反問。
王翰倒是直言不諱道,“吾乃匈奴人,強者即為王,不像漢人講究多。”
“此乃霸道。並非王道。”蔡琰搖頭糾正。
“霸道也好,王道也罷。”王翰邊說邊伸出一隻手摩搓著食指和大拇指,衝蔡琰咧嘴一笑道,“吾只知跟著齊侯有錢賺。”
耳聽王翰說得粗鄙,蔡琰本想張口辯駁一番。但她轉念一想,眼前的男子漢話說得再流利骨子裡卻還是個蠻夷。又豈會懂得王道與霸道之間的差異。不過王翰終究於她有恩,於是蔡琰便主動終止了對方並不擅長的話題。
王翰同樣不敢得罪蔡琰。說白了王翰之所以肯下血本贖回蔡琰就是為了討好蔡吉,只要能博得齊侯歡心,就算再多花一倍的代價也是值得的。因此眼見對方突然沉默不語,王翰不由尷尬地咳嗽了一聲,將視線投向了遠方。此時恰逢一副熟悉的景象映入了他的視線,王翰見狀當即抬手一指,興奮地呼喊道,“夫人,前方便是平城!”
蔡琰順著王翰所指的方向抬頭眺望,就見遠方地平線上一座城池傲然佇立,那高聳的城牆與飄揚的旌旗,無不昭示著此地確實是漢家地界。因為在這片土地上唯有漢家才能建造出如此雄偉的城池。一瞬間蔡琰只覺雙眼痠澀,止不住的清淚滑過臉頰滴落在了衣襟上。
此時此刻。蔡吉正帶著一隊親衛靜候在平城南門前。隊伍的規模雖不大,卻依舊堪稱隆重,畢竟時值今日能讓蔡吉親自出城迎接的人物可不多。這不,隨行的麴演就頗不耐煩地向蔡吉小聲嘀咕道,“主上,蔡昭姬究竟是何人物,值得主上親自出城相迎?”
由於即將見到蔡文姬,這會兒蔡吉的心情顯得相當不錯。就見她饒有性質地朝麴演反問道,“汝可知華夏曆經千年憑何傳承?”
“子嗣。”麴演不假思索道。
“還有呢?”蔡吉不置可否地繼續問道。
“還有?!”
麴演撓著腦袋想了半天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一旁的曹丕見狀,當即替其作答道,“還有禮。”
蔡吉回頭看了一眼曹丕。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禮”對華夏來說,不僅僅是流於表面的禮儀,更是用來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的標準。在蔡吉看來,如果說“道”是華夏文明的根,那“禮”便是華夏文明枝幹。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華夏曆代的社會結構皆由“禮”衍生而出。所以曹丕的答案雖不算準確卻也差不離。華夏一族在後世最引以為傲的特性便是延續數千年無斷代的文明。而承載文明的載體正是無數浩瀚如星的典籍。歷史上蔡文姬替曹操默寫了四百篇典籍,且文無遺誤。光是這一點就足以令蔡吉將其奉為國寶。
想到這裡蔡吉不由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傳承子嗣者,血統也,傳承德禮者,典籍也。昔年始皇帝焚書坑儒,幸得秦博士伏生於壁中藏《尚書》,吾等今日方可一睹上古之書。而蔡昭姬便是當世伏生。”
聽罷蔡吉一番解釋麴演依舊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樣。而站在他身旁的曹丕與孫權則不約而同地低頭陷入了沉思之中。特別是孫權本就對蔡吉立尊經閣頗感興趣。如今更是對蔡吉的所作所為又有了一番更深的理解。不過就眾人各懷心事之時,忽見一員小校疾馳來報道,“稟主上,蔡夫人車駕已過一里亭。”
蔡吉等人聞聲抬頭,果見遠方冒出了一串蠕動的黑點。於是眾人當即收斂起了心中的思緒,一個個打起精神,或是興奮,或是好奇地等待一睹蔡昭姬的真容。
另一頭蔡琰顯然沒料到蔡吉會親自出城迎接她這個未亡人。在得知守在城門口的年輕女子正是令匈奴人都膽顫的齊侯之後。蔡琰趕緊下車向蔡吉恭恭敬敬地俯身叩拜道,“昭姬叩見齊侯。”
“夫人不必多禮。”蔡吉信步上前親手扶起了蔡琰。待見對方不過二十六七歲的年紀,雖身著胡服,卻依舊氣質高雅、溫婉如玉 。再聯想到蔡文姬在歷史上所經歷的種種不幸,蔡吉便忍不住拉住蔡琰的手唏噓道,“夫人這些年受苦也。不知夫人可還有親人?孤可派人護送夫人還鄉。”
耳聽“還鄉”一詞蔡琰不由雙眼微微一紅。茫然搖頭道,“妾身已無處棲身。”
蔡吉早料到蔡琰會如此回答,卻並沒有急著提尊經閣一事,而是柔聲向蔡琰勸慰道,“夫人若不嫌棄可前往東萊龍口暫住。”
蔡琰沒想到被王翰那等蠻夷稱之為王的女諸侯,竟會是如此溫柔的一個女子,原本惴惴不安的心緒頓時就安定了下來。但見她欠身回應道,“一切單憑齊侯做主。”
眼見蔡琰答應在龍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