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吃了一驚,馬上彎腰去撿,一起有落,只有兩三秒鐘時間,冊子就被浸透了,淋淋漓漓地向下滴水。
格桑扼腕嘆息:““這可怎麼辦?真是糟透了!”
林軒接過冊子,找了一塊平坦的瑪尼石,鋪平冊子,一頁一頁揭開翻晾。
冊子溼了不要緊,只要找來鎮紙和電吹風,他就有辦法將冊子恢復原先的大概模樣。
那本冊子的每一頁上都有一幅白描圖畫,內容與其它藏傳佛教的典籍並不相同,不是佛像、神器或傳經圖,而是建築、水果、糧食、集市、地圖之類,旁邊用特殊文字加以註解。林軒讀不懂那些,專心致志地翻曬,只求把這一件事趕緊做好。
在藏傳佛教的各個寺院中,都有“曬經坪”這一場所。經卷平日裡存放於不見天日的佛堂深處,遭受陰溼蟲蛀之厄,必須在晴天時拿出來逐件晾曬,以延長其儲存期。
林軒現在做的,就是僧侶們所做的“曬經”工作。
冊子裡的紙張經過水浸,變得綿軟無力,文字筆畫也被暈染,肯定會影響閱讀,實在是一種巨大的缺憾。
在翻晾過程中,林軒忽然記起了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一段故事:來自東土大唐的取經者唐僧師徒歷經八十難之後到達西方靈山,求取經卷折返,卻在通天河中溺水,上岸後發現自己取得的是無字經卷,馬上第二次拜謁靈山,終於完成九九八十一難之總數,獲得真經。
“昔日唐僧溺水曬經與今日我在此翻晾《極物之國》的冊子是否有關聯之處?”他放慢了手上的動作,一頁一頁仔細翻閱,試圖從圖畫中發現玄機。
“這漫山遍野的瑪尼石共有多少?”格桑問。
“九萬三千零三百五十五塊。”嘉斡上師回答。
“最大的是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