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為他的文書,並娶了穆阿維葉的妹妹。穆罕默德死後,歐麥爾又指派穆阿維葉為敘利亞的總督。指揮官不無嘲諷地恭維說:穆阿維葉是“阿拉伯世界的凱撒”。
#####
註釋
清真寺(mosque)一詞源於阿拉伯語的“masjid”,西班牙語的對應詞是“mezquita”,法語的對應詞是“mosquée”。
'2' 穆罕默德的繼承者使用“信仰者的指揮官”這個稱號。後來,國家的領袖就被稱為“真主使者的繼承人”或“哈里發”。阿布·伯克爾或許曾使用過這個稱號,但沒有證據表明,在以後的七十年裡這個稱號得以再次使用,這個狀況直到阿卜杜拉·馬利克統治時期才發生改變。因此兩個稱號分別使用;前四任統治者被稱為“正統哈里發”。
'3' 伊斯蘭教的早期歷史,包括耶路撒冷的投降,一直是帶有神秘色彩、被爭論不休的問題。傑出的伊斯蘭曆史學家的作品都是一到兩個世紀之後才出現的,寫作的地點也遠離耶路撒冷和麥加。伊本·伊斯哈格是穆罕默德的第一位傳記作家,他一直生活在巴格達,逝世於770年;塔巴里、拜拉祖里與雅庫比都是9世紀晚期生活在波斯或伊拉克的作家。
'4' 早期的穆斯林似乎以“信仰者”自稱,這個詞在《古蘭經》中出現了一千次,而“穆斯林”只出現了七十五次。正如我們將在耶路撒冷看到的,他們並不反對一性論者,無論是基督徒還是猶太人。研究早期伊斯蘭教的權威弗雷德·M·唐諾教授進一步指出:“我們沒有理由認為這些信仰者認為自己屬於一種新的與眾不同的宗教團體,有些早期信仰者甚至是猶太人和基督徒。”
當時並未留下關於耶路撒冷陷落情況的描述,但阿拉伯史家對同一時期阿拉伯軍隊入侵波斯的情況卻進行了記載,這段文字可能來源於這段史料。
'6' 猶太人和大多數基督徒也許並不質疑穆斯林最早論述信仰的著述《清真言》裡所提到的“萬物非主,唯有真主”,因為直到公元685年穆斯林才又補充說“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猶太人和穆斯林對耶路撒冷的命名是重疊的:穆罕默德遵循猶太…基督教的傳統,稱呼巴勒斯坦為“聖地”;猶太人稱呼聖殿為“聖所”(Beyt ha…Miqdash),這一稱呼後被穆斯林借用;穆斯林稱呼這座城市為“Bayt al…Maqdis”;猶太人稱聖殿山為“聖所之山”(Har ha…Beyt);穆斯林最初稱其為“聖所清真寺”(Masjid Bayt al…Maqdis),後來也叫“尊貴的禁地”(Haram al…Sharif)。總體而言,關於耶路撒冷的名稱,在穆斯林世界中有十七個,在猶太人中則多達七十個。但他們都同意一點:“所有這些名稱都是偉大的象徵。”
傳統文獻提到,歐麥爾和基督徒們達成的盟約或協議表明,歐麥爾同意禁止猶太人來到耶路撒冷。這是基督徒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我們都知道歐麥爾是很歡迎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的,他和早期的哈里發同意猶太人在聖殿山禮拜,因此,在穆斯林統治期間,猶太人沒有離開過耶路撒冷。亞美尼亞人已經在耶路撒冷形成一個較大的基督教社團,他們有自己的主教(後來成為族長)。他們同穆斯林關係親密,並擁有自己的立法。接下來的一千五百年,基督徒和猶太人都是“齊米(dhimmi)”,即擁有契約的民族,他們都得到統治者的寬容,但有時也變得地位低下,甚至受到充滿敵意的迫害。
'8' 歐麥爾得知哈立德在家中灌滿紅酒的浴室狂歡,在狂歡中還有一位詩人唱著讚美將軍英雄事蹟的歌曲,這之後歐麥爾就命令這位耶爾穆克河戰役的勝利者退休了。哈立德後來死於瘟疫,然而今天的哈立德家族成員堅稱他們是其後代。穆罕默德早期的支持者中有一個叫作奈茜拜的女人,她在捍衛先知的戰爭中失去了兩個兒子和一條腿。現在奈茜拜的兄弟歐巴岱·本·薩米特投靠了歐麥爾,歐麥爾讓他擔任耶路撒冷的執法官以及聖墓大教堂和聖石的管理人。他的後代即努賽貝家族的人,一直到2010年都是聖墓大教堂的管理者(見《後記》)。
18 倭瑪亞王朝:聖殿的修復
公元660年—公元750年
穆阿維葉:阿拉伯世界的凱撒
穆阿維葉統治耶路撒冷四十年。起初他擔任敘利亞總督。在阿拉伯帝國以驚人的速度向東西擴張以後,穆阿維葉成為帝國的實際統治者。然而在帝國取得一系列成功的同時,一場關於繼承問題的內訌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