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它是正確的。人們——無論是父母、伴侶還是老闆——情感和本能上也許會拒絕,但是事後,他們會學著慢慢接受。如果事情造成的損失不太大或者有可能彌補,就不要給別人說不的機會。大多數人習慣在你動手做之前就來勸阻,但是一旦你開始做了,他們的阻撓就變得猶豫了。要學會做一個麻煩製造者,真正搞砸的時候也要學會說對不起。

6.要強調優勢,而不是彌補弱勢。

大多數人通常只擅長小部分事情,而在其他大部分事情上做得非常糟糕。我就只在產品創意和產品銷售方面比較有優勢,但在大多數方面就非常差。

我的體質生來就適合舉重和投擲,事實上正是如此。但是我一直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嘗試過游泳,但看上去像只快要淹死的猴子。我嘗試過打籃球,但看上去像個石器時代的野人。這之後,我才成為了一名搏擊手,並且一舉成功。

相比修理盔甲上的所有裂口,發揮自身的強項則更為有效也有趣得多。選擇是:利用強項的倍增效應,而不是持續改進弱項,後者最多也不過是達到中等水平。集中精力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而不是總去對弱項修修補補。

7.物極必反。

擁有非常多的好東西是可能的。但是如果過頭的話,大部分的努力和所擁有的這些好東西就會變成不利因素。於是:

和平主義者變成好戰分子;

自由主義戰士變成暴君;

祝福變成詛咒;

幫忙變成幫倒忙;

更多變成更少。5

太多或者太頻繁地佔有,原本渴望的東西也變成不想要的。這個道理對於財產甚至時間都同樣適用。生活方式設計並不旨在創造過多的空閒時間,這事實上是有害的,而是致力於積極地利用空閒時間,簡單地說,就是做想做的事而不是被迫去做不想做的事。

8.光靠錢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關於金錢作為通貨的力量,人們強調得很多(我自己也很感興趣),但是擁有更多的金錢卻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答案。而之所以產生這種答案,部分原因就是我們頭腦懶惰。在我們需要深刻自我反省的時候,或者為了現在而不是將來創造快樂生活做必要決定的時候,一句“要是我有更多的錢”往往成了最簡單的藉口。我們拿金錢作為藉口,拿工作作為心力費盡的理由,很快,我們就只剩下抱怨的時間了:“約翰,我很想談一談生活中的空虛問題,每天早上當我開啟電腦的時候,看到有那麼多工作要做,那種絕望的感覺就像被拳頭擊中眼睛。但是我有這麼多的工作要做!我至少要花3個小時回覆那些無關緊要的電子郵件,然後才能給昨天說‘不’的那些潛在客戶打電話。”

流行皆為誤區(3)

讓自己跟著金錢的車輪忙碌地轉動,假裝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辦法,你還想方設法地讓自己分心,以至於無視這一切的毫無意義。內心深處,你知道這一切都是假象,但是因為每一個人都在參與同一個虛幻遊戲,事情的真相很容易就被忽視了。

這一切絕不僅僅是金錢問題。

9.相對收入比絕對收入更重要。

關於卡路里的價值,飲食學家和營養學家之間有一些爭論。一個卡路里就是一個卡路里,就像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一樣嗎?減肥就是消耗的卡路里要比吸收的多這麼簡單,或者還是卡路里的來源比較重要?根據和頂尖運動員共事的經驗,我知道後者才是正確的答案。

那又如何看待收入呢?1美元就是1美元嗎?新貴可不是這麼看。

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像小學五年級數學題的問題。兩個勤奮的年輕人彼此相向出發。年輕人A每週前進80小時,年輕人B每週前進10小時。兩人每年都有5萬美元的收入。當他們在午夜相遇時哪一個更富有呢?如果你回答是B,那麼你答對了,這就是相對收入和絕對收入的區別。

絕對收入(absolute ine)只有一個神聖而不變的衡量指標:原始卻無所不能的美元。比如珍妮每年掙10萬美元,而約翰每年賺5萬美元,這樣珍妮賺的就是約翰的兩倍。

相對收入(relative ine)有兩個變數:美元和時間,一般以小時計算。“每年”這樣的概念太籠統了,很容易矇蔽人。讓我們來看一看例項。珍妮每年賺10萬美元,每年50周,每週賺2000美元,每週工作80個小時。這樣算下來珍妮每小時賺25美元。而約翰每年賺5萬美元,每年50周,每週1000美元,但是他每週只工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