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士兵們又是殺牛宰羊,慶祝明軍大勝蒙古朵顏部。
根據統計結果,近十萬人的朵顏部落,幾乎被洪承疇、滿桂等人屠絕,只剩下五千餘人的騎兵俘虜和三千年輕的女人。
朱由檢獨自在夜色中散步,連貼身侍衛付小劍都沒帶。
一個十萬人的部落,就這麼完全覆滅了,是不是太不人道?
為了自身的安全,大明必須要與建奴死磕,但朵顏部只是建奴的幫兇,甚至連幫兇都算不上,大明是不是一定要消滅他們?還有接下來的泰寧部、扶余部。
如果有紙菸,朱由檢真想燒上一根,一個人在無邊的夜色中靜靜思考的時候,抽上一支菸,思維可能會活躍得多。
朵顏部是否非消滅不可?如果朵顏部依然存在,他們會不會截斷大明軍隊的歸路?
結果是必然的,如果大明與建奴正式開戰,作為建奴附庸的朵顏部,一定會出動他們的騎兵,在大明最柔弱的地方,兇狠地插上他們的彎刀。
每次自己猶豫的時候,朱由檢都會從歷史中尋找答案。
哪一個帝國的崛起,不是一部血淋淋的歷史?
如果缺少血淋淋的歷史,這個帝國絕不可能崛起,就像戰國時代的楚國,就像十八世紀奧地利。
如果錯過了上天賦於你的神聖使命,你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或者像楚國那樣,被秦強滅國,或者像奧地利那樣,被肢解成無數的小國。
如果像他的年號那樣,朱由檢要重振大明,發生在朵顏人身上血淋淋的歷史,只是個開端,絕對不是結局。
現在沒有聯合國,大小國之間,根本無法和平共處,戰爭,將是國與國之間的常態。
征伐朵顏三部,朱由檢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練兵,明軍缺乏實戰,而建奴計程車兵又是異常兇悍。
大明遠征建奴,除了燧發槍,沒有任何優勢。而建奴在遼陽、瀋陽一帶,經營了十幾年,他們不僅全民皆兵,更有熟悉地理、盟友相助、補給便利、機動性強等優勢,如果明軍的戰鬥力,不是強悍到逆天的地步,很難取得完勝。
朵顏三部人數不多,對明軍的威脅不大,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軍事體制,與建奴非常相像,正好是大明理想的熱身對手。
大明要摧毀建奴,建立空前強大的漢人帝國,朵顏三部非滅不可。
解開了心結,朱由檢搖頭苦笑,只是覺得有對不住這些無辜的遊牧民族了。
不過,朱由檢轉念一想,蒙古人也曾征服過漢人,蒙元帝國就是依靠無盡的殺戮,才建立起來的,朵顏三部也是蒙古人,現在,是他們還債的時候了。
他只能無奈地向夜色揮揮手:別了,朵顏。
昨天的戰鬥,太過劇烈,士兵們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非常疲勞,但明軍士兵,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兵,都有自己的戰馬,行軍時不會過於勞累。
第二天一早,左路的十萬大軍,全部拔營而起,又開始向北面偏東的方向行進。
這一次,擔任先鋒的,是王慕九的皇家第一軍,他們只是攜帶燧發槍和乾糧,輕裝而行,先行尋找泰寧人的下落。
朱由檢自領第四軍和第七軍,作為後軍,他們攜帶所有的糧草、火炮和輜重,遠遠跟在王慕九的後面。
大軍剛剛出發不久,柳林來報:“陛下,前方傳來了泰寧部的訊息。”
“泰寧部?在哪?”
“陛下,他們的大部,就在建昌城,那裡應該是他們的大帳。”
“建昌在哪?”朱由檢拿出行軍圖,可惜,關外的城鎮,標得十分模糊,位置也不準確,建昌城根本就不在圖上,也許製作這份行軍圖的時候,還沒有建昌城。
“陛下,前方的偵訊傳言,建昌城在青嶺東北四百里。”
“那應該是這一帶。”朱由檢根據比例尺,用手在圖上畫了一個四百里為半徑的大圓,但這只是一個大致的位置,還需要明軍直接尋找。
朱由檢立即派出傳令兵,去給王慕九傳言,命他悄悄尋找建昌城,根據偵訊的提示,朱由檢給王慕九畫了一個大致的位置圖。
當朱由檢趕到建昌城的時候,王慕九已經和泰寧人打了一仗。
泰寧人同樣應付不了明軍的燧發槍,他們在丟下三千多具屍體後,暫時撤回建昌城。
“陛下,根據遊騎偵訊的結果,泰寧部基本上集中在建昌城內,約有數萬部眾。”王慕九將聽到的訊息,反饋給朱由檢。
“蒙古人不是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