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法微微頷首,“今年是嶺北省第一年種植春小麥,有許多種難以預料的可能,我會向朝廷說明情況。”
洪承疇長出一口氣:“大人,那此事就這樣說定了?”
“洪軍座遠赴捕魚兒海,一定要小心謹慎,萬一事不可為,千萬不要用強,待一府兩縣平穩,再集中兵力收拾捕魚兒海不遲。”
“卑職明白。”洪承疇回答的乾淨利落,“大人,這‘捕魚兒海’,好像是蒙元的稱呼,也不像漢人的名字,卑職似乎聽陛下說過,叫貝……什麼湖。”
“貝……湖?”史可法閉目沉思,然後緩緩睜開雙眼,“本省來嶺北之前,曾經查閱了嶺北省的有關資料,關於這捕魚兒海,就是大漢時代蘇武牧羊的地方,大漢稱北海,大唐稱小海,依照陛下的習慣,要麼恢復漢唐時代的稱呼,要麼重新取個漢化的名字。”
“大人,就叫貝湖吧,寶貝的湖,陛下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湖中一定有許多我們沒見過的寶貝,再說,陛下曾親口稱為貝湖……”
“貝湖?”史可法反覆唸叨著,覺得越來越順口,“這名字的確不錯。”
“那我們以後就稱它貝湖吧!”
第二天,史可法招來李倫,讓他審問那幾名俘獲的女人。
遺憾的是,李倫也聽不懂那些女人說的話。
朱由檢與布木布泰,也就是王美玉,在此犯了一個歷史錯誤。其實,生活在貝湖周圍的布里亞特人,並不是正宗蒙古人的後裔,他們與瓦刺人的親緣關係倒更近一些。
瓦刺人也不是嫡系的蒙古人,他們原本生活在極北之地,行漁獵生活,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時,他們是第一個歸化為蒙古人的當地土著。
當蒙元滅亡、蒙古陷於分裂的時候,瓦刺人從蒙古人中獨立出來,因為不是嫡系的蒙古人,他們被迫世居漠西這塊水草並不豐盛的地方。
在脫脫不花為汗、也先為相時代,瓦刺人的實力達到鼎盛,遠遠超過削弱之後的韃靼蒙古各部,在“土木堡之變”中,連大明的皇帝都擒獲了,但他們沒有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血統,在蒙古各部中威望不高,始終無法完成統一蒙古的大業。
生活在貝湖周圍的布里亞特人,雖然被稱漢人為蒙古人的後裔,實際上是一種廣義的稱呼,他們只是與瓦刺人有一定的親緣關係,難怪李倫聽不懂他們的語言。
洪承疇不管布里亞特人說的是什麼語言,他認為,布里亞特人遲早要學習漢話,既然大明的軍隊來了,布里亞特話就要消失在歷史塵埃中。
他從雅山出發,沿著烏達河、希洛克河西行,路上也會遇到零星的布里亞特人,他們多用驚疑的目光打量明軍,大概是看到明軍不是藍眼睛紅頭髮,又沒有進犯的意圖,他們的恐懼感逐漸減弱,但他們也不理會洪承疇,常常是避開明軍,獨自行走在草地、森林。
烏達河的盡頭,就是色格楞河,遠遠望去,色格楞河就像是橫在前面的潔白的哈達,如果是蒙古人遇到這樣的河流,不知道會不會感謝長生天恩賜。
洪承疇看到,烏達河裡有大量幾乎光著身子、手持木棒的人,正在河中合力叉魚。
大批明軍到來,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
有些漁民朝明軍看了看,也許是他們認為明軍沒有敵意,也許是正在捕魚的關鍵時刻,他們並沒有理會明軍,只是將放在河岸上的魚簍,繫到腰身上,又繼續他們的捕魚大計。
洪承疇四處打量,在烏達河的對岸,還有一群人,正在悠哉地牧著他們羊群,“怎麼會有淡黃色的山羊?難道這是羊群的變種?”
士兵們的目光也是投向對岸,突然,一名眼尖計程車兵叫到:“軍座,那不是山羊,而是鹿,他是是在馴鹿。”
“馴鹿?只聽說過放牧牛馬羊的,從來沒聽說馴鹿的。”洪承疇微笑著搖頭,“難怪有些‘山羊’身上還有斑,而且,大小似乎也不對。”
望著明軍大批的戰馬,也許他們認為明軍是附近的哪個部落,只要不干涉他們的生活,他們也是懶得搭理明軍。
“將十名女子帶過來!”語言上無法交流,洪承疇也沒什麼特別好的辦法,他只好打起女人的主意,希望這最後一種方法,能吸引這些漁民的注意力,如果這一招不奏效,恐怕就是刀兵相見了。
裹在隊伍中間的十名女子,被士兵帶到明軍的最前面,她們已經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河中的漁民了。
第296章布里亞特人
突然,其中的一名女子,像瘋了一樣,她不但大聲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