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王朝的利益放在眼中,在他們眼中自己的家族才是最重要的,而劉軒不需要這些傢伙的存在——更討厭的是這些傢伙自以為高高在上甚至可以決定天下誰屬的態度,根本不是劉軒能忍受的。
並不是說劉軒不能接受一定程度上的抱團或者小勢力,但是他無法接受這些人將個人乃至團體的利益置於整個王朝之上,如果家家如此,他還統治個什麼?
一旦某些法令威脅到了這些團體的利益,立刻想方設法的破壞,而國家會因此而承受什麼損失?他們從來不會去考慮。
這些情況,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原歷代王朝的歷史,劉軒對此雖然不是特別瞭解,但也知道這麼個情況有多讓人頭疼。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從根子裡將這些門閥家族給摧毀。
一旦劉軒開始做這些事,那麼他的名聲就再也別想好了——歷史上與這些士族作對的皇帝,無一例外全都被扣上了昏君、暴君之名。
不過劉軒不在乎,根本的緣由在於——劉軒有修仙法門在手,他完全可以做到真正的不老不死,那些士族就算再牛逼,可只要與自己作對,他們就會被徹底摧毀,同時這些士族最大的依仗——掌握了知識的傳承的他們,可以成為任何一個王朝官員的主要提供方,而治理天下必須要仰仗大量有文化的人,所以哪怕任何一個王朝統治者都意識到士族門閥的危害,卻始終無可奈何。
偏偏這一點威脅不到劉軒,只要劉軒能夠初步掌控一片地域以及招攬一部分真正效忠於自己的人才,那麼他同樣可以讓這些人才擁有無盡的壽元。
士族無法憑藉自己培養的人才滲透到朝廷中樞,那麼他們就和一群亂吠的瘋犬沒有什麼區別了。
而回到當前的局勢上來,天下亂勢已成,這些門閥大族雖然讓人厭惡,但實際上他們的確是這個時代最聰明以及最具備先見之明的一群人,他們肯定看的出來漢室衰微,改朝換代幾乎成了必然的趨勢。
等到群雄並立之時,就是這些士族跳出來下注的時候——小家族會全心全意的選擇一個他們認為值得輔佐的主公;而大家族的選擇就會更多一些,他們甚至會在幾家諸侯身上同時下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諸葛家——諸葛氏三家下注,在後來的三國並立時期,三國都有諸葛家的族人,無論哪家統一天下,諸葛家都能夠傳承下去,只不過他們沒料到最後會被司馬氏給奪了天下。
類似的還有荀氏,不過荀氏下注較早,而且選的都是北方諸侯,因此到最後都歸於曹魏一家。
劉軒所希望的,就是這群傢伙通通跳出來,然後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將這群‘亂臣賊子’一網打盡。
正是有這樣的打算,當初他才會放過袁紹一馬,因為袁紹出身大族袁氏,袁氏又有四世三公之威望,天下多少士人都與袁家有牽扯,一旦關東混亂,群雄並立,那麼袁家必然會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無數士人也會慕名投靠。
說白了,袁紹就是劉軒留下的一個巨大的魚餌,他希望袁紹如前世那樣能夠成為關東最強大的諸侯,從而引出更多的門閥家族。
只有到了那個時候,袁紹才值得他去殺!
至於能不能打過袁紹?
劉軒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敗,只要一切都順利的話,那時候的劉軒起碼坐擁關西之地以及精兵戰馬無數,手中更有各種提升將領實力以及素質的修煉法門,甚至還可以憑藉一些小手段來保證糧草無虞,若是這樣一支已經超出了凡人認知的勢力還滅不了袁紹的話,那劉軒還是趕緊找地方躲起來,一輩子都不要出來見人了。
可以說,劉軒在還沒有真正登基的時候,就把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考慮好,而會選擇關西之地原因也很簡單——這片地區計程車族門閥不多,相比起扔塊轉頭都有可能砸到大族子弟的關東、荊州豫州等中原地區,關西這片因為始終在匈奴、羌氐等異族的威脅下,因此氏族少有在這裡紮根發展的。
還有一點,就是關西一帶的兵源素質極佳,換句話說要是想普及修煉功法提升士兵實力的話,關西這裡訓練出來的兵卒有先天上的優勢。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最終劉軒選擇了這樣一個發展方向,所以他不但要讓董卓繼續囂張下去,甚至還得想法子讓諸侯討董以及遷都長安等事情依舊如‘歷史’上那樣發生。
“不過,曹操在朝中任職,又有我約束著,不會再因刺殺董卓而逃離京師,不曉得那討董檄文會有誰來發?”
想了想,覺得這麼一個撈取名聲的機會,應該會有很多聰明人看到吧?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