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部分

的“粗人”,骨子裡還是“粗人”,因此有意減少了言語中那些晦澀難懂的文詞,儘量用平白得令兩人自我感覺很丟人的大白話和五木、王隊進行交流。

五木知道兩人的本性,也可能有意想展露下自己的才學,對二人並不隱瞞,甚至將屬於智慧財產權方面的設計思路講了出來。

談到機械設計類的技術問題,五木不可避免也是有意地新增上許多專業詞彙。這樣一來,管邴二人懵了。兩人突然覺得,好像和“粗人”五木比起來,自己還要更粗上幾分。

王隊見管邴二人被口若懸河的五木說得瞠目結舌,便覺得好笑,時不時地,王隊也插上幾句,對五木的專業術語進行一番恭維。

管邴二人更加懵了,自己都聽不懂的東西,王隊竟然全能理解。漸漸地,管邴二人轉變了對王隊的印象,覺得王隊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粗”。

總談論現代科學技術,難免會讓管邴兩位客人尷尬,王隊有意地將話題引往別處,也算給管邴二人一個面子。

和不熟悉人聊天,三大哲學問題無疑是最好的話頭: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身份介紹過了,王隊便開口學問管邴二人的行程和目的。

經過一番現代科學技術問題的研討,管邴二人已落在下風,接著閒聊,管邴二人已不再保有初來時的身份優越之感,說的話也更加坦誠、實在。

管邴二人說,當年董卓進駐中原,天下大亂,為了避禍,遠去遼東,受到公孫度的熱情接待。

兩個人很享受公孫度提供的悠閒環境,靜下身心,研習詩書墳典。在遼東一住就是十多年。(墳典,三墳、五典的並稱,也是古代典籍的通稱。《三墳》即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之書、《五典》即五帝少昊、顓頊、高辛、堯、舜之書、還有《八索》八卦之說、《九丘》九州之志等古書)

兩人都是接近半百之年,在這個時代,已經算高齡長者。原本打算著,在遼東終老一生,埋在書墳典坑裡,也算文人理想中的歸宿,卻不料,風雲突起。

自五六年前,一直偏安在遼東的公孫世族,突然對中原產生興趣,開始大肆整軍備戰。

起初,遼東不過是頻繁征討北部、東部的部族以及大漢的藩屬小國。逐漸地,東北各地盡臣服於遼東公孫。

近兩年,遼東開始將戰略重點轉移向中原。而兩年前開始的曹袁對峙,恰好給了遼東一個機會。

袁紹和曹操在官渡展開大決戰,遼東一直在觀望,當看清袁紹已漸漸失去了優勢後,遼東果斷出兵,搶佔袁紹的大後方——幽州,從背後給了袁紹致命一擊,導致了袁紹集團的速敗,也為袁紹集團的傾覆加上了最後一棵稻草。

以幽州跳板,遼東開始將勢力逐漸向河北滲透。

管邴二人雖一直閒居,但既然能被天下士人所尊重,自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兩個人一致認為,遼東公孫世族所圖絕非僅僅限於河北,而要想進一步擴張勢力,則必然和佔據黃河南部的曹操爆發衝突。

衝突一旦爆發,其影響絕對甚於曹袁之爭,因此上,管邴二人覺得遼東已不再是他們讀書做學問的淨土,便決定動身南返,再尋一處清靜之地,避世隱居。兩人覺得,目前唯一清靜的地方是江東。

管邴二人表明,自己只想做大漢的臣民,不願做強權的幫兇。既不願助遼東公孫為虐,也不想成為曹氏挾持天子的左右手,因此不辭而別,離開遼東公孫。一路上,為了避免遼東派人追趕強留,也為了防止被曹孟德的屬下截獲,兩人兜了好大一個圈子,先從幽州向西,穿越太行八陘,進入幷州,又向南,出箕關,渡黃河。

(兩人後面走的路線,和當年王隊從洛陽去平遙老家的路徑基本一致。)

過了黃河,從澠池向南,繞過嵩山,也就繞過了曹操控制的許昌一帶,再向東,準備經汝南趕往揚州,不料,在汝南遭遇山賊,被當做財主富商劫掠上山。

在二人絕望之際,恰逢曹操派兵清剿山賊,兩人才得以重獲自由。

經此一劫,兩人不敢再走豫州。聽說荊州一帶太平安寧,便打算繞道新野,到荊州後再做打算。

管邴二人果然非同尋常,將自己的經歷講得離奇驚險,迭起,懸念叢生,若是有心從事網路文學創作,若是肯於捨棄駢四儷六,改用他們眼裡的粗俗文字,那麼,在後世“中原五白”之上,必將先擺上“華夏二粗”的神牌。

然而,管邴二人的冒險故事並未打動王隊和五木,此時,王隊和五木關心的並非是管邴二人自認為充滿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