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時起他雙手雙腳爬了整整一年,直到一歲半才會走路。
李計然的父母都是當地小學裡的教師,很少時間在家,李計然的奶奶愛好串門發揮餘熱,一天裡也難得在家。照顧李計然的擔子便落在了李老太爺的身上,李老太爺書生嫩肩,既難挑也懶挑重擔,常常就將李計然放在院子裡,自己回書房看書。
自從李計然學會爬之後,他開始用雙手雙腳爬出自己的天地,在回憶裡,他家的院壩大得不著邊際,以至於後來李計然跟別人講起,總說自己跟林肯一樣,是丈量土地出生的。
一年又一年的雨季,沖刷著李計然在院壩裡留下的手印、腳印,有時還會驚喜地存在著臀印,漸漸地,院子裡只剩下腳印,李計然長大了。
長大後的李計然,越來越表現出他那超乎尋常的平庸來。在李父李母兩位小學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二歲開始說話的李計然,四歲能背100首唐詩,從1數到500,經過他不懈的奮鬥,到了六歲上小學的時候,卻只會背誦十餘首唐詩,從1數到100了。所以我在此告誡天下的父母:簡單的機械重複,是造成幼兒智商低下的重要原因。
李計然的平庸大大地傷了李父李母的自尊心,覺得兩口子一對教師的智商培育出來的品種居然不符合1+1=2的原理,更可怕的是,也不符合進化論原理。其實很簡單,李計然上了高中學了力學弄明白了:兩種力只有在同一直線上且方向相同時,合力才等於二力相加。然而我們知道,夫妻間乾的事大多時候都不會往同一地方使勁的。
李父李母有了自卑後,上課積極性大為降低,在那個芝麻大的學校裡很不得志,適逢九十年代初號召“全民下海”,於是把李計然留在鄉下,夫妻二人雙雙辭職下海去城裡經商了。
(1)第二章
夫興衰,運也。興達,時也。生死,命也。(宋 委心子)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會以一個你意想不到的面孔出現,所以哲人們常說,與其因最好的企盼造成了最大的失望,不如用最壞的打算,引來意外的驚喜。
上了小學後,李計然又好像突然開了竅,第一次期終考試就一舉奪得一年級兩個班的第一名,讓已進城經商的李父李母后悔不已。
生活的悲劇就是,生活總是很平凡,但很多人耐不住這種平凡,在平凡中突來突去,卻只能磨得更加平凡而已。
其實現在我們知道,真正的天才往往是後知後覺的,在這方面最舉世聞名的莫過於愛因斯坦了,天才如愛因斯坦者,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他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子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最具幽默味的羅丹,其父親曾抱怨說自己有個白痴兒子,藝術學院考了3次還考不進去。李計然雖然不是天才,在這方面卻與這些天才們有著驚人的相似。
李計然的家距離白雲鎮大概五六里路,他們世代居住的村子叫李家村,全村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姓李。據說當年李老太爺家興盛的時候,李家村裡一半的土地都歸屬於李老太爺家門下。李計然的家背靠著一座山,屬於後有玄武類。山叫李家山,從半山腰起,李姓家族的墳墓層層疊疊,漫山遍野,舊墳還未完全衰敗,新墳便已壘了上去,讓新故人與祖宗在地下來了個親密接觸。李家山的後面還是山,叫羅家山,羅家山的後面還是山,從李家山開始,山的後面是山,山的後面是比前面更高的山,而在李家山山腳不遠處,一片平原正延伸開去。李家村裡有一口很大的塘,塘也叫李家大塘,是文革時候全村人集體所修。那個李老太爺勞累一天只算半個工分,連李計然的奶奶都比不上,李老太爺一雙書生的手在李家大塘上曾經撫摩過千遍萬遍,就像是在撫摩他心愛的書一樣,怪不得朱熹要用“半畝方塘一鑑開”來比喻書了。不同的是,手撫摩書,磨掉的是字的顏色,而手一遍一遍地糊塘坎,磨掉的卻是手的顏色,但留下的卻都是歲月滄桑的痕跡。
一年級時,李計然每天的路線就是早上七點起床,與隔壁也不知道是隔了幾代幾瓜蔓的表哥猛男走到村南,叫上同村的幾個同在白雲小學上學的女孩,然後步行二十分鐘到校。中午在學校吃過午飯,站在幾塊破磚頭搭成的乒乓球檯旁,打一會兒乒乓球。下午放學之前,聽老師講一個小故事。放學後順著白水河打水漂,把路上見到的一切能浮起來的東西,丟進河中,看著河水打著漩渦將這些五顏六色的東西送到遠方。。。。。。然後摘幾朵野花,折一支新柳吹著柳笛,花一個小時零二十分鐘走回家中。
那個時候,街上還沒有遊戲機,星期天的遊戲大多是下塘鉤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