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7部分

第4集團軍:司令官 後宮淳中將

第1師:師長 橫山勇中將

第8獨立守備隊

第5、第6、第7國境守備隊

第5集團軍:司令官 土肥原賢二中將

第11師:師長 內藤正一中將

第24師:師長 黑巖義勝中將

第6獨立守備隊

第3、第4國境守備隊

騎兵第3旅

第6集團軍:司令官 荻洲立兵中將

第23師:師長 小松原道太郎中將

第8國境守備隊

關東軍直轄部隊

第4師:師長 山下奉文中將

第7獨立守備隊

第7師:師長 國崎登中將

琿春駐屯隊

第1、2、3、5、9獨立守備隊

第1坦克旅

關東軍炮兵隊

野戰重炮兵第3旅(欠一部)

關東軍高射炮隊

航空兵團

二、瘋狂“討伐”抗日聯軍,強化對東北的殖民統治

“七·七”事變後,日軍為穩定其戰略後方,以利於向關內大舉進攻和加強對蘇戰備,更加瘋狂地對抗日聯軍進行“討伐”。從1937年夏到1939年3月,日偽軍主要以三江(黑龍江、松花江、牡丹江)地區力“討伐”重點,同時也對東邊道地區繼續進行”討伐”。“討伐”的規模也越來越大,計劃越來越完備,反動措施也越來越毒辣。既有對抗日武裝直接進行軍事“圍剿”的“治標”,也有動員日偽一切機構和力量,採用各種手段割斷抗日武裝與人民群眾的聯絡,孤立瓦解抗日武裝的“治本”。

關東軍於1937年6月11日製定了《東北防衛地區治安整頓計劃綱要》,決定“增加1個兵團的力量”參加對該地區的“討伐”。7月16日,關東軍釋出第1063號命令及附件《關東軍司令部關於1937年第二期治安整頓計劃要領》,進一步作了具體部署。其主要做法是:

第一,日軍和偽滿軍集中兵力首先對活躍在三江地區的抗日聯軍主力進行大“討伐”。要求,“各地區防衛司令官”“徹底做好各自擔任地區內的治安整頓工作”,管好各該“地區內的日滿軍警”;“第2、第3、第4、第5獨立守備隊司令官應命令駐紮在自己防衛地區以外的部隊,聽從該所在防衛地區司令官的指揮,擔負起治安整頓任務”;“飛行集團應根據要求,配合各兵團的‘討伐’活動”;“日滿軍仍然繼續做高度分散的部署”,以“充當治安整頓的中樞”;“北部東邊道的治標工作,仍由滿軍獨立進行”;對三江地區,在落葉期以後“集中使用特設游擊隊”。這種游擊隊,要在9月中旬以後組建起來;第2師兩個獨立連(每連定員100~150人。裝備重機槍及其它所需武器,下同);第4師兩個獨立連;第12師兩個獨立連;第4獨立守備隊兩個獨立連;第5獨立守備隊1個獨立連。除此之外,各地區防衛司令官也可根據需要,在報告關東軍司令部以後,組織使用游擊隊。'《東北抗日聯軍史料》(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816~835頁。'

日偽軍以高度分散的部署來限制抗日武裝的活動和迅速掌握情況,而特設游擊隊則用於對發現的抗日武裝實施機動打擊。

第二,日偽統治者極力推行建立“集團部落”,制定無人區的政策,以切斷抗日武裝與人民群眾的聯絡,從而使人民群眾得不到抗日聯軍的保護,使抗日聯軍喪失生存與發展的基礎。“集團部落”,農民稱之為“歸大屯”,或“歸屯並戶”。“集團部落”形狀,一般為正方形,邊長200米×200米的,收容100戶;300米×300米的,收容200戶。周圍挖有3米多深的壕溝,上有3米多高的土牆,牆上設定鐵絲網,每隔100米修一座炮樓,由自衛團、治安隊以至日偽軍(1個班至1個連的兵力)進行警備,人民群眾的一舉一動均受到監視。1934年開始在偽間島省建立“集團部落”36處,1935年一舉達到1172處。

1936年,日偽當局制定了《治安整頓三年計劃》。加緊建立“集團部落”;這一年共建3361處。1937年又建立4933處,到1938年末達到12565處。

日偽當局在建立這些“集團部落”時,大批地破壞燒燬民房,迫害以至屠殺群眾,僅1937年至1938年2月,為建立“集團部落”,就在偽三江省的樺川縣南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