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4部分

空子。

李孟心中也是有數,方家老大地作為,方家全族怎麼可能不知道,不過是默許罷了,這也是大家族行事地特色,萬事都是利益為先,什麼盟約都是扯淡。他們認的是實力,自己實力強大,他們自然來依附,反之,則是棄之如敝履。

既然這方家老二方應仁地姿態做的這麼足,並且說出了勾當,目前雙方還有合作的必要,那也不必深究。

只是那些徐州的亡命之徒,就必須要嚴懲了……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一章 萬事不如錢 拿人

濟南和濟寧之間,一個山東的首府中樞之地,一個山東漕運的樞紐,最富庶的城市,經濟中心,為了便於聯絡。膠州營不惜花費重金,在兩個城市間建立了三十里換馬的驛站系統。

所謂的幾百里加急,就是這個系統了,讓訊息以這個時代最快的速度在兩個城市間傳送,信鴿也是一種手段,不過太不可靠,而且需要很專業的人才能豢養。

方家老二方應仁在濟南城請罪之後,還沒有過當天,訊息立刻被傳遞了出去,第二天晚上到達的濟寧城。

濟寧城中除卻知州衙門之外,還有鹽運和漕運的衙門,而且南北的大商賈都在此處設定了分店之類的,為了保持山東有這麼一個繁榮的視窗,類似於自由貿易城市之類的角色,膠州營在城內除卻山東鹽幫和靈山商行的力量比較強之外,軍隊和武裝鹽丁都沒有駐紮,所謂的特區是也。

得到訊息之後,山東鹽幫在濟寧分舵的主事人真是羞臊無比,眼皮底下讓外省的人大搖大擺的販賣私鹽,無論如何都是自己的偵緝不力。

這加急的訊息過來的第二天,在碼頭上的常駐的手下就來回報,說是查完得到訊息,被懷疑夾帶私鹽的漕運船隻,應該是在明天就會到碼頭,時間緊急,這位負責濟寧州的主事人也不含糊。直接是帶領著整個山東鹽幫在這個濟寧城內的人手,加上去靈山商行濟寧分號借了些人,浩浩蕩蕩的去了碼頭。

這些人加起來差不多也有一百多號人,以這位主事人的想法,對付私鹽販子應該是足夠了。

漕運的糧船可不是十幾二十幾條船的規模,而是上百條漕船的大船隊,來到濟寧州之後,總要靠岸休整一下,因為在這裡朝著北直隸走,只能是到了通州才有正式的停靠碼頭。

山東鹽幫在各處雖然是半公開的存在。但這主事人事先也在鹽丁手中借來了印信,就是巡檢司查禁私鹽的印信。搜查是否有私鹽夾帶,也就名正言順了。

萬萬沒想到地是,船隻靠岸,領著人上去亮明自己的身份,剛要上船搜查,漕船上地這些船工和押運的人都是發作了起來。

聚攏在碼頭邊大聲的吵嚷,不讓他們下去檢查。這濟寧州地方,膠州營的管理要比其他地方鬆懈一點,加上濟寧城因為山東的太平無事,這些年愈發的富庶。濟寧州的百姓們說話辦事往往自覺高山東地方一等。

而且文人士子和平民百姓,牢騷怪話比起別處來也是要多不少,經常有人說若沒有那李總兵地嚴管,沒準濟寧城比現在還要繁華十倍。

這等無稽的言語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傳出來的,不過卻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搞得濟寧州地知州整天的戰戰兢兢,生怕濟寧州的這些言論會給自己帶來什麼禍事。

所以在山東鹽幫和靈山商行的人,在碼頭邊和那些押運漕船的船工夥計爭吵起來的時候。要是山東別處的百姓,看見這局面。唯恐是避之不及,可濟寧州的閒人等等,卻是越圍越多。

起鬨地,看熱鬧的,說怪話地樣樣不缺,什麼“濟寧城的繁華,靠的就是大家自在做生意,你們這麼查,不是要砸了我們濟寧的招牌嗎”。還有什麼“這世道本來是個好的。全是你們這些沒有官身的巡檢爪牙,禍害百姓。那會有那麼多的亂子”,什麼樣的話都是有的。

還有那碼頭上裝卸地苦力,看著自己地貨主在那裡被阻攔,有錢沒得賺,也都是著急,在旁邊鼓譟叫罵,局勢更加的不堪。

山東鹽幫在濟寧地主事人,從來沒有想到這事情居然會混亂到這樣的地步,跟著他辦事的眾人,也都是被周圍的鼓譟譏刺,弄得心浮氣躁,而那些漕船上的船工則氣勢更盛,步步的緊逼,

好在是一名靈山商行的夥計腦筋靈活,趁著混亂,偷偷摸摸的跑到停在碼頭邊的漕船上,拿著刀子劃開了堆在外面的麻袋,裡面是米,他換了個方向,搬開麻袋,在裡面劃了一刀,運氣不錯,這包就是鹽了。

這也說明,販運私鹽的這批人膽子已經是越來越大,或許是不怕查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