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選錯的對手,選錯的戰場,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幾乎一無是處,所以這一戰才會這麼順利,甚至比他料想的要輕鬆的多。
不過乃蠻部並不會因為這一戰而倒下,和一個草原大部的戰爭,不會一揮而就,廣闊的草原,給了這些胡人很好的戰略迴旋的餘地,讓你根本不可能摧枯拉朽般的擊敗他們。
這一戰乃蠻部遭受了重創,這個無可置疑,數萬乃蠻戰士埋骨於此,即便以乃蠻部的人口,也將疼痛萬分,接下來可能不會有這樣的戰役了,趙石心裡想……
好在,和中原漢人諸侯相比,草原人的忠誠總會為強大的力量所影響,只要不斷的消弱它,也許一個強大的部族很快就會分崩離析。
這一戰本來他打算不留降俘,以達到儘快消弱乃蠻部的目的,但韃靼人損傷太大了,以他們現在的虛弱,已經有些承受不住這樣的傷亡。
戰後不顏昔班和忽難很快便來到他這裡,並勸說他留下那些還未戰死的乃蠻部戰士,而他們保證,這些乃蠻部的戰士很快便會在韃靼人的戰旗之下為他們作戰。
最終,那些倖存下來的乃蠻戰士成為了韃靼人的戰利品,他們是作為奴隸,還是成為韃靼人的戰士,都有可能,這到底不是南邊中原地界,許多規則,趙石並不能清晰的把握,打動他的其實只有一句話,這些乃蠻戰士不會再逃走了,因為他們即使逃回去,也會揹負戰敗被俘的恥辱,不是被殺掉,便會成為奴隸,還會連累到他們的親族……
而他們留在這裡,也許會被當做戰死,親人也許會平安的活下去,所以草原上戰事之後,勝利者往往會得到很多奴隸和戰士,這些奴隸和戰士的忠誠也許會受到懷疑,但不用提防他們反抗或者逃走,就像漢人所說的,殺俘有幹天和差不多,都可以說是一種風俗罷了……
而作為這些乃蠻部降俘的軍官的部落首領和貴族,按照趙石的習慣,應該清除出去,一直以來,他們也是這麼幹的,在蜀中這麼幹過,在河中,河東,他也這麼幹過,直到大同之戰,才算稍有收斂……
所以這些部落首領們被帶到這裡,命運其實差不多已經註定了,之所以還要問上幾句,是因為他覺得,這些部落首領們也許有他想要知道的東西……
(月票,月票,更的有些晚了,大家有些著急了吧,持之以恆了兩個月,阿草總想休息一兩天,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今天也不例外)
!
第十一卷 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六章 忠誠(繼續求月票)
這是一個年輕的乃蠻將領,趙石微微瞥了一眼,雖然有點不同,但也只是有點不同罷了,年輕人總是要比老人有勇氣,不是嗎?
“我的主人,他就是魯烏爾阿拔,就是他,統領乃蠻人跟我們交戰,他手裡的旗幟應該是可克薛吾撒卜勒黑的戰旗,一個值得尊敬的敵人……”
忽難並未再次出聲呵斥,而是低聲在趙石耳畔解釋著,非但沒有仇恨,還帶著些敬佩,並不難以理解,草原人總是對那些強大的對手保以敬意,這是對敵人的尊敬,也是保持自己威嚴的最好法子。
打個比方,當蒙古扎答蘭部首領,古兒汗札木合在十三翼之戰後,將降俘烹死在熱鍋的那一刻,最為勝利者的他,便失去了對敵人最起碼的尊重,也失去了諸部的人心,很多部落在目睹了他殘暴的手段之後,便投奔了鐵木真。
實際上,忽難說這些,也有提醒趙石,不要再殺下去的意思,那會讓投降的乃蠻戰士驚恐,並傳出不好的名聲,因為這位新主人威嚴太盛,他並不敢直說出來……
趙石的目光終於落在了年輕的乃蠻人身上,並問了相同的問題,“你知道乃蠻部有多少部落嗎?”
魯烏爾阿拔當然不可能知道,乃蠻部很大,部落無數,哪裡數的清楚,就拿更北邊的一些部落來說,他們中間有蔑兒乞人,吉利吉思各部以及很多遊牧部落。他們有的自稱為乃蠻部部眾,有的則附屬於乃蠻部。卻並不密切。
勢力交替,你根本無法說的清,那裡到底有多少部落是屬於乃蠻部的……
“那你知道,乃蠻部有多少戰士可以調動嗎?”
這個問題魯烏爾阿拔就更沒有辦法回答了,即便是乃蠻人的大汗塔陽汗自己,估計也無法說的清,乃蠻部到底有多少戰士可以為自己作戰吧?
“那我留下你,有什麼用呢?”
似是而非的蒙古語。意思卻分外的明白,沒有用的人便不必留下了,這自然不會是要放他走的意思,地上的那灘鮮血足以讓年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