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08部分

地方的也有,不過少的很,總的來說,都是清一水的秦川兒郎。

他們有的來自禁軍,有的來自鎮軍,有的則是京軍,來歷極雜,但人們在他們口中聽到最多的,則是他們曾隸屬猛虎武勝軍,京軍一部。

開始的時候,這些陸續南歸的軍人沒有人留下,他們都有軍功在身,回鄉之後,敘功得到的田產,足以讓他們平安富足的過好下半輩子。

但當第一次太原之戰過後,大批傷殘軍兵南歸的時候,終於有一個年輕軍兵選擇留在已經有點規模的風陵鎮。

對於這些有功之人,大秦官府向來優容有加,文書什麼的都好說,即便他少了一隻胳膊,腿也瘸了,但一個大將軍門生的帽子,可是實打實戴在頭上。

做過猛虎武勝軍隊正,在長安國武監學過兵法韜略,又有軍功在身,想要在風陵鎮安居,那是鎮中官吏求之不得之事。

所以,不但發下幾畝薄田,而且,起的屋宅也是鎮裡數一數二的,還不用花自己一分銀兩。

年輕人在黃河邊上向北方拜了拜,便指定了鎮北最靠近黃河的地方作為自己安身之處,於是,風陵鎮後來便多了這麼一個人。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南歸的軍人陸續留下,在鎮北佔據了大片的土地。

這些人普遍很年輕,沒有家室拖累,讓他們留下來的最大的原因,不是家鄉沒有記掛之人,而是身體上有了殘缺,不願回鄉被人指指點點。

這裡正好,周圍居住之人,都是自家同袍,誰也別笑話誰,而且,因為離開軍旅的時間還短,那種孤獨陌生的感覺時刻困擾著他們,於是,聚居於一處,也就成了他們的最終的選擇。

這裡少有良田,但他們身上的銀兩卻不少。

於是,酒樓茶肆什麼的,就都開了起來。

說起來。隨著他們人數漸多。霸道之處也就顯了出來。弄了些營生出來後,除了他們自己人,便不許旁人在這裡立足了。

一旦有人仿效,立馬就會鬧上門兒來,不弄的你雞飛狗跳,絕不干休。

開始的時候,潼關守軍出身的人還忍著,後來矛盾越來越大。終於衝突了起來。

但這些傢伙可不白給,別看一個個都有傷殘在身,抱團鬧起事來,誰也攔不住,潼關出來的兵士,被人家打的抱頭鼠竄。

回去告狀吧,這些傢伙也不白給,軍中同袍不比你少不說,而且,人家認識的那些位。各個都有軍職在身,傳話到潼關這裡。你光想護著自家人,那絕對不成。

這麼鬧了幾次,終於風陵鎮出現了第一樁命案,而且死的還不只一個。

於是……都消停了……

殺人償命,秦人律法不是鬧著玩兒的。

最終,兩人人頭落地,六個人發配充入罪役。

兩個死的,一個出身潼關守軍,一個出自殿前司禁軍,兩邊各出一人。

但發配的,潼關守軍這邊兒五個,剩下的一個才是那邊兒的人,而且這位服罪役就在黃河岸邊兒,也不用幹活兒,就在渡口這裡守著。

高下立判,風陵鎮一下就安靜了下來,鎮子東邊的人再也沒人願跟北邊的人較勁兒了,在自家地盤上吃了這麼大的虧,北邊兒的人哪裡還能招惹?

但北邊的傢伙們也鬧不起來了,因為一位回京述職的猛虎武勝軍都尉“恰巧”路過這裡,將這些傢伙罵了個狗血噴頭。

這位脾氣暴躁的都尉,最後掄起巴掌來,挨個的抽,那響動,好像全鎮都能聽見。

過後的一些日子,北邊這些年輕人都是鼻青臉腫,很少有在外邊晃盪的了。

最後,兩邊帶頭的湊到一起,商量了一下,鎮裡設了些巡役,兩邊各出人手,卻要保證風陵鎮的安寧。

這麼一來,風陵鎮終於平靜了下來,兩邊雖然看著對方還是不順眼,但最多口角幾句,不再大打出手了。

這會兒風陵鎮的人口也越來越多,能做的營生也就多了。

這邊剛湊份子弄了個船坊,那邊就弄起了米店,這邊開了一家打鐵鋪子,那邊就開起了木工作坊。

等到南來北往的客商越來越多,從潼關到風陵渡的馬車生意也落入了他們的眼中,一番爭競下來,兩邊都出了錢和人手,生意做的紅紅火火兒,仇怨也漸漸消泯。

這樣一來,顯然,風陵鎮的原住民們,更願意將自家閨女嫁給誰,也就不用問了。

北邊的人最富裕,北邊的人最威風,北邊的人門路最廣,北邊的房子也最好,道路也最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