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7部分

現在,顯然皇帝陛下已經做好了準備,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

而讀書人的事情,趙石向來不願過多的摻和,但皇帝陛下卻需要軍人們堅定的站在他這一邊兒。

這事還沒法跟人商量,在趙石看來,這事也許會簡單的了結,必定有先例可循。

但……誰知道呢,那麼多的讀書人,寒窗苦讀十數載,求的就是一個金榜題名,一旦有了變故,會不會鬧出滔天波瀾,誰又能清楚呢?

如果他在那個時候,身在長安,麻煩會非常的多,至於多到什麼地步,還要看皇帝陛下以及中書那邊兒的手段。

最糟糕的局面是,一旦事有不諧,可能就要流血,那麼,誰來操刀?他趙石可能就是當仁不讓的人選。

殺再多的人,他也未必能眨一下眼睛,但……

這就是他要領著妻妾出京遊玩的初衷所在,就像當年他不願意承擔手刃太子李玄持一般,現下,他也不想一頭扎進這場風波之中。

不過,既然被皇帝陛下看破了,他這如意算盤也就打不成了。

皇帝陛下心情舒暢之下,也就不再呲牙瞪眼,立馬恢復了帝王該有的儀態,慢悠悠的道著,“放心吧,朕非煬帝,若無萬全之策,怎能……”

說到這裡頓住了,自失一笑,道:“說起來,這科舉之制,還是煬帝所立,惠及後人無數,當為千載之功,然……煬帝暴虐,昏聵無加,以致天下大亂,隋祚乃絕,哈哈,這千秋功罪,真是難以辨析清楚啊。”

一旦涉及歷史,趙石明智的閉緊了嘴巴,只聽著不言語。

這就是他和讀書人的區別了,雖說二十多年過去,他看到的,聽聞的,以及記在心裡的東西並不算少。

但和真正的讀書人比起來,還是無法企及,尤其是在談史之上,跟讀書人更是沒法相比……

若是換了中書重臣在這裡,或者是樞密院張承,種燧之類,大多能說幾句合皇帝陛下心意的話,但趙石就不成,一說多數就要露怯,不定就讓這位皇帝陛下抓住話柄,一頓嘲笑,這樣的事情,他是不會幹的。

沒人在旁邊湊趣,皇帝陛下也沒有議古論今的興致,稍稍感慨,就回到了原來的話題。

“朕如今所做,乃為社稷故,為天下故,此時愛卿不能鼎力相助,更待何時?愛卿可還記得,當年在這乾元殿內,你我君臣曾共勉曰,能同心協力,建下一個大大的基業,如今路途已半,艱難之處,不讓於前,愛卿卻存畏首畏尾之心,何也?”

趙石揚了揚眉頭,心道,你說的再是冠冕堂皇,卻也別指望咱納頭便拜,君臣同心不假,但若什麼事都往老子頭上壓一壓,你當老子是低頭耕田的老牛不成?

就拿這事來說吧,做好了,是皇帝陛下英明,中書大臣們賢良,別說他趙石得不著什麼好處,和樞密院都沒多少干係。

一旦壞了事兒,瞧著吧,能有幾個文臣站出來擔著的?還得是他趙石和樞密院,兵部的這些人給擦屁股。

留下罵名也就隨他去了,但大家都有家有業,兒女成群,等百年之後,說不定就要禍及子孫,到時候,又找誰說理去?

心裡這般想著,嘴上卻斷不會這樣說。

“微臣只想出京散心,到沒想到這一節,慚愧啊慚愧,陛下放心,過後臣便尋周大人商量一下,多做一些佈置,只是……陛下的完全之策,是不是也跟微臣說說,也好讓微臣做到心裡有數不是?”(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開端

大秦成武八年六月末,這一年的大考如期舉行。

秦人科舉之制,已經算是很完善了。

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和後周南唐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本來三年一次的大考,因疆域,朝政,人事等等原因,顯得有些混亂,尤其是景興末年到成武一朝的一段時間內,並無法保證能定期舉行。

而且,恩科開的很是頻繁,這對大秦的讀書人來說,利弊皆有,不用贅述。

這種混亂表現出來,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春闈和秋闈,兩個對讀書人最重要的晉身大考,多在夏秋之交舉行,日期上並不能做到名副其實。

像今年春闈,便延期到了夏末,和官員入京述職的日子差不多重合在了一起……

這讓今年的長安城非常的熱鬧,不過卻也忙壞了各個屬衙。

但好在今年沒鬧出成武五年那次大考那樣的風波,一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安安靜靜的,大考便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