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
這樣正式的堂議趙石也是頭一次參與,和軍中軍議相比,少了幾分肅殺之氣”但氣氛之端凝厚重卻猶有過之,趙石瞄了瞄端坐在對面的李承乾,而這位老冤家好像也心有靈犀般瞅了過來,兩人眼神一對,好像激出一連串的火huā,李承乾微微一笑,偏過了頭去,絲毫不介意將自己的傲慢和不屑清晰的流露出來,趙石嘴角也牽出一抹冷笑,心裡暗罵了一聲娘,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議的頭一件事,便多少跟他有些干係。
第一件拿出來的便是京軍編練事,如今京軍主要分為三部,羽林左右衛以及雄武軍,這三部就佔了京軍九成,其餘向左右屯衛還能提是上一提,但左右武衛等,卻已形同虛設,只是名字還在,編制也還有那麼一定半點,但實際上,卻已經算是裁撤的比較乾淨了,不光沒有指揮使,且連屬官也只保留了那麼小貓兩三隻,多數皆是賜給勳貴子弟的閒職。
說起京軍來,正德末葬,對京軍就有整編之意,但那時正德皇帝老邁,諸子爭位愈演愈烈,即便有心,卻也騰不出來細細梳理,而趙石正是在那個時候適逢其會的登上了羽林左衛都指揮使的職位。
當然,如果真要說起這個,在座的還有一位肯定心裡不是滋味,這人正是樞密舁使李嚴蓄李大人了,十年之前,不過京師情形如何,他李家可是和現如今有天壤之別的。
那時李氏三兄弟,一個在兵部,把持兵部權柄,儼然已是兵部尚書一般,而李嚴蓄的親兄弟李嚴祿,那時卻是羽林左衛都指揮使,加之堂兄李敢當把持雄武軍兵權,一門三兄弟,也算得上是顯赫一時了的。但隨著李氏兄弟捲入皇位之爭,波瀾迭起,最終卻是差一點鬧了個一敗塗地,李嚴祿削官罷職,被貶為庶民,李嚴蓄多支撐了一段時日,最後差點被抄了家,卻只有一個李敢當一直置身事外,雖無大礙,卻也受了波及,之後數載,被羽林左衛壓的幾乎抬不起頭來。新皇登基,李家元氣大傷,到現在雖有起色,但也只是起色罷了,李敢當和李嚴蓄兩人皆以年邁,勉強撐住李家還成,要想恢復當年風光卻只能看下一輩兒的了……
這些都是舊聞,不需贅述,而景帝登基初始,其實就已有了整編京軍的意思,尤其是羽林左衛在趙石率領之下,數載征戰,威震四方,也讓許多人對京軍現狀有了不滿,不用景帝開口,其實這幾年,整編京軍的聲音一直就未曾少過,不過卻一直拖延至今,其中緣由不用說,誰又能不清楚?如今大秦朝政漸穩,此事被鄭而重之的提出來也就在情理之間了。
大體章程是由樞密院拿出來的,在這個上面,兵部爭不過樞密院,也只有聽著的份兒,京軍各部,有名無實的,徹底裁撤下來”分京軍為四部,雄武軍,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已經左右屯衛各為一部。
而四部京軍,各部定額八千,雄武軍以及羽林左衛人多勢眾,皆已萬餘,卻是要精簡下來”多餘將校兵卒,皆補入羽林右衛以及左右屯衛等等……
對於這些執掌權柄的重臣們來說,不過是你一言我一語的議了一下,但對於京軍來說,這可就是一番天翻地覆的變動了。不過這事趙石也看得出來,只不過是個開頭罷了,整編京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其中將校調任,軍兵裁汰補充,都非是一言兩語能夠定下來的,尤其是兵部尚書李承乾直言不諱,提議選地方團練精壯健兒補入京軍,顯然,這事兵部雖然議過,但卻未曾事先知會樞密院,措手不及之下,弄的有些冷場。樞密使大人反應有些慢,決斷也要欠上一些,反而是一直沒說話的魏王殿下開口便道,京軍拱衛京縻”臨近帝側,向有陛下親軍之美名,自太祖時起,便選親貴善射勇健之士當之,為何?取其忠義爾,團練備軍”疏少操練,來歷各異,若有一二心懷叵測者側身其間”後果殊難預料,本王以為此議大謬”斷不能行……
一番話,當即毫不留情的將李承乾堵了回去,最後,這位魏王殿下還似笑非笑的瞄了一眼趙石,沒等臉色有些發黑的李承乾開口反駁,就將燙手的山芋拋到了趙石這裡,此事事涉羽林,而羽林左衛戰功赫赫,有目共睹,我等何不聽聽羽林中郎將趙大人做如何說法?
趙石今日與會,其實只為一件事情而來,那就是新軍,其他的事情,管你鬧的如何天翻地覆,他都不想摻和,見諸人目光瞅過來,微微皺眉,拱手道:“趙石自認領兵打仗還算小有心得,這整編軍伍之事卻是一知半解,不敢置喙,還是諸位大人自己商量的好。”,他這推脫之意再明白不過,除了魏王李玄道開始時不知為何撩撥了這麼一句之外,之後各人便開始各自爭論,商議整編框架,再無人理會於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