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身上雖然洋溢著自信與驕傲,不過待新來的人也很友善,她耳濡目染,早就被潛移默化成北平人,都樂不思蜀了。
砰砰砰地敲了幾下門,才有一位有嬤嬤前來應門,從那老嬤嬤的服飾上看,是個老媽子。
“來北平城還帶一個老媽子,真是的。”劉夫人心下怒罵一句,更加看不起這戶人家,因為在北平城,人力資源是非常寶貴的,一般只有達官貴人才請得起僕人丫鬟,人家萬公子是名副其實的“順天王”,都不用丫鬟老媽子,這小小的外來戶居然還用,真是不知所謂。
“這位夫人,您找誰?”那老媽子顫聲問道,畢竟她也是初到北平城,人生地不熟,心裡更是害怕。
“老身姓楊,隨夫姓劉,就住在你們隔壁。聽到你們這哭哭啼啼的,不知是出了什麼大事,所以過來瞧瞧。”鄙視歸鄙視,劉夫人本就與一般的北平城百姓一樣,知書達理。
“沒,沒事,謝夫人掛懷。”老媽子顫聲道,正要把門合上。
“沒事哭什麼?我家孫兒還要溫習功課,你們哭喪一般,他們怎麼靜得下心來。”劉夫人卻沒有走的意思,她算是看出來了,這一戶人家以前是官家,當大戶當慣了,一下子變為平民階層,卻還是食古不化的心態。
“哦,那真是對不住了,老身這就去請老爺太太們小點聲。”老媽子膽小怕事,被劉夫人這一罵,自然更怕,畢竟這裡是北平城,隨便一戶人家都比他們家強橫。
“讓我進去看看,如果你們家天天這樣哭,我家孫兒還用不用學習?”劉夫人推開門,直接就往裡走。
院子裡有十二個人,一老頭一老太,兩個中年人和四個少婦,還有兩個男童兩個女童,看起來像是一家子,不過這一家子也真夠大的。這一家子人見劉夫人闖了進來,倒也不敢來,只是呆呆地望著。
“大奶奶,這位是劉夫人,住隔壁的。”老媽子衝那位老太說道。
“原來是劉夫人,老身這廂有禮了,不知劉夫人來此所為何事,我楊家徒遭劫難,淪落至此,讓夫人見笑了。”那老太一抹眼淚道,她的口音帶有濃重的閩音,劉夫人見多識廣,知道他們是福建人。
“我不算什麼夫人,只是一村野老婦罷了。所謂天無絕人之路,你們的這般哭哭啼啼的,那裡有過日子的樣子,就算是我這一村野老婦,也看不過眼。”劉夫人很不客氣地說道。
“楊家敗落如此,讓夫人見笑了。”被一個明顯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婦人罵,老太太臉色一變,卻也不敢發作。因為她知道,這裡是北平城,那她的兒子又是北平軍的俘虜,隨時都有可能被拉去殺頭的。
“家道敗落了,那更該重新振作起來,整天哭哭啼啼的,不但累人,還連累街坊。不怕告訴你們,我劉家也是不久才到北平城。你們要想在北平城安家落戶,就得出門去找活計,自食其力,不然沒人看得起你們。”劉夫人說完,轉身離去。
第220章 陸上擴張(上)
第220章建文四年,即華曆元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早,九月末就有一場大雪降臨北平城,十月初,大雪覆蓋了整個北方區域,雪花還飄過了長江,金陵城一夜之間變成了凍城。京城的大小京官們冒著嚴寒早早地起身,用過早餐之後就趕往皇城,參加每日例行的早朝。
早朝一般在宮城內的奉天殿內舉行,當然,不是所有京官都有資格上殿面君,不過六部六科五軍都督府等軍政部門的辦公地點就是宮城外的千步廊兩旁,很多小京官多是在午門外侯旨待宣,早朝結束之後還要到所部去坐堂辦公。
作為明帝國的權力中樞,金陵確實是王氣之地,只可惜,與北方有一江之隔,對於長江以北地區的控制力大減。早在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就考慮過遷都,並費大力氣在老家鳳陽營建中都,也曾定洛陽為北京,還派太子為巡撫考察過西安,不過這些地方都不太理想,遷都之念就此作罷。
現在建文帝上臺,哪裡還有遷都的魄力,而朝廷也沒有遷都的財力,所以只能將就著。不過,不久前北方傳來一個驚天動地的訊息,這讓偏居江南的明廷如芒在背。
什麼訊息?
就是明軍四萬大軍被北平軍一戰全殲的訊息,這個訊息是派去監軍的解縉帶回來的,他一直跟在水師總兵俞敏的身邊,北平軍陸軍夜襲大沽港之時,他也算機靈,跟著俞總兵逃了出來。而逃到山東之後,俞總兵偷偷跑路去遼東了,而他卻星夜跑回金陵報信。
朝廷收到這個訊息,哪有不暴怒之理,這可是北平軍第一次主動出擊明軍,明擺著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