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從,不知道怎麼發揮這隻老狐狸的作用。另外一層,范增在政治上,是擁護楚王羋心的。我認為他和諸葛亮有一點點像,諸葛亮擁漢,劉備如果以恢復漢室為己任,諸葛亮的理想和現實就一致了,當劉備犯渾要和東吳開練時,諸葛亮的理想和現實就出現錯位了,因為聯吳才能抗曹,曹操是篡漢的元兇,東吳是抗曹也就是恢復漢室的戰略合作者,這時,諸葛亮就對劉備表現出不合作的態度。范增亦如是,范增是要恢復楚國,范增協助項氏,有點兒借項擁楚的意思。張良也是這樣,剛開始參加起義和投奔劉邦似乎只是手段和過程,讓韓國故主恢復權勢才是目的,只不過後來張良與時俱進,沒有把擁韓進行到底。所以,在新政治制度的構建上,範伯不會也不可能提出什麼高明的方案。反而是在郡縣體制內的基層幹部蕭何、曹參等,對皇帝領導下的郡縣制有比較客觀的認識,沒有那麼拒之千里。
霸王分封了多少個王,沒有細數,但是這次分封,滿意的不多,抱怨的不少。劉邦沒有被安排到關中,最不滿意,差點兒不顧實力不濟就要和項羽翻臉。項羽封王時,有點兒任人唯親,把傳統的趙王、燕王、齊王都挪了地兒,而讓他們的手下,如趙王的部下張耳,燕王的部下臧荼,齊王的部下田都,都鳩佔鵲巢。把老領導統統擠走,這個方案讓老幹部不開心,陷新幹部於不義,效果確實很差勁。革命的成果如果不是自己做皇帝,那就應該是恢復六國,可項羽對六國之後也沒有給予應有的尊崇:趙、燕、齊、魏都徙於他地,韓王乾脆不給封地,帶在身邊,最後也殺掉了,自己立起來的楚王義帝第二年也給謀殺了。我們不禁要問:項羽啊,你究竟想幹什麼?
項羽在政治上連續的丟分行為,把他在軍事上建立的超一流優勢全部抵消殆盡。現在,需要的就是有人對他說不,歷史是有準備的,這個人已經在反秦的鬥爭中成長起來了,這個人就是劉邦劉亭長。
秦滅六國一次,沒死透,項羽再滅一次,這次效果很好。等到劉邦坐了江山,趙、燕、魏、齊雖然名稱還在,但分封的王,不是劉邦自己的子弟就是功臣,甚至是信臣,最末了,非劉氏不王終於佔到主流地位,直到漢武平七國之亂,分封制才終於徹底翹了。秦皇漢武,為什麼經常連在一起說,就是因為他們在消滅封建制度上前仆後繼,共同開闢了後封建時代的新局面。項羽在其間,應該是有功的,只是他不是自覺而已。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他向垓下狂奔而去(2)
劉邦聽說項羽把他的工作調到了巴蜀,勃然大怒,當時成都還沒做到第四城,重慶也沒有改為直轄市,條件那是相當艱苦,劉邦要和項羽拍桌子,結果很可能是讓項羽一磚拍死。好在劉邦身邊人才濟濟,他只要一露出犯渾的意思,馬上就有一幫兄弟出面,有拉的,有勸的,場面真感人。
項羽志得意滿到達頂點,然後就開始向垓下狂奔而去,任誰也拉不住!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韓信的行為藝術(1)
初,淮陰人韓信,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信釣於城下,有漂母見信飢,飯信。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因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漢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資治通鑑》中華書局版第309~310頁
韓信出場了。
韓信和劉邦的出身有些一樣,都是家貧出嬌子,聰明但懶惰,看不起莊稼活,也不願意做小生意,遊手好閒,心裡想什麼,他們身邊的人都不知道。韓信和劉邦不同的地方是性格,劉邦豁達,咋咋呼呼,到處騙吃騙喝,韓信內忍,沒有響動,到處蹭吃蹭喝。劉邦的老爹經常對劉邦說,你看你的兩個哥哥,勞動致富,村支書在大喇叭裡都表揚了,你怎麼辦?劉邦聽不進去,天天混飯,鄉里為了安生一點兒,於是推舉他做了亭長,相當於聯防治安隊長,乾脆讓他名正言順地吃派飯。韓信性格內向,平日很蔫,甚至有些靦腆和害羞,根本做不到為禍鄉里,所以也沒人理他。有段時間,在亭長那裡蹭飯,這個亭長和劉亭長一樣,也有個厲害的老婆,給韓信難堪。韓信到亭長那裡混飯吃,看來是有傳統愛好的,受嫂子的欺負,也是有傳統積澱的。相信韓信在蹭飯時,連個喜慶話都不會說,悶聲悶氣,討不到嫂子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