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聖上能一舉剷除閹黨,證明其能力出眾,胸中自有一股抱負,若是再由張國紀和田爾耕兩人運作一下,給你這支軍隊一個名份,還是很有可能,這樣吧,我明日便動身,前往京城。”師傅楊嘯林想了一下,隨後開口對秦嶺說道。
“師傅,你的傷還沒有痊癒,還是再多休養幾日吧!”
“不了,都休養幾個月,我的傷已經不礙事了。”楊嘯林的態度十分堅決,因為此事可以把秦嶺拉回到朝廷的懷抱,所以他格外的積極。
“那我派兩人跟你一塊去。”
“好吧!”
第二天一大早,馬凡和江羽兩人便跟著楊嘯林離開了桃花山,秦嶺將他們送到桃花山下,在走之前,對馬凡和江羽兩人叮囑道:“路上照顧好我師傅。”
“大哥放心!”
噠噠噠……
三人策馬疾馳而去。
林丹汗最終沒有攻下大同城,同時攻打宣府的韃子兵也宣告失敗,他們對大同府和宣府進行了瘋狂的搶掠,隨後在朝廷大批軍隊趕來之前,撤回了草原。
攻城是漢人的特長,積累了千百年的經驗和方法,韃子野戰還行,因為他們本來就是馬背上的民族,但是對於高大的城池,他們只能望而興嘆,感覺一點辦法都沒有,只有用人命去填,可是韃子的人本來就少,都是半兵半牧,如果為了攻下一座明朝的城池,讓一些部落的族人全部死光,那會引起譁變的。
所以最終林丹汗率領著人馬撤回了草原,不過也給本來已經餓殍遍野的大同府,帶來了更大的災難,讓很多的百姓家破人亡,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成為了流民,一時之間,大同府的流民暴增,叛亂也許會隨時出現。
楊嘯林、馬凡和江羽三人,一路疾馳,僅僅十天的時間,便到了京城。京城仍然是那樣的繁華和安逸,並沒有受到全國流民叛亂的影響,並且因為朱由檢剷除了閹黨,甚至於還更加的繁榮。
不過這僅僅是城內的情況,而城外卻有大量的難民,這些難民基本上都是來自於河北、山西、河南和山東四個省,他們在家鄉實在活不下去了,只好來京城討口吃的。
難民不準進城,但是每天可以得到一碗稀粥,使其不至於餓死,因為這些畢竟是京城,整個大明朝的政治中心,如果出現餓死難民的事情,京城的官員怕是要丟烏紗帽的。
楊嘯林先去找了張國紀,這一次張國紀客氣了很多,他女兒現在的處境很尷尬,因為現在的皇帝並不是朱由校的兒子,而是朱由校的兄弟朱由檢,如果是兒子的話,不管是不是張嫣親生,都不敢拿她怎麼辦,因為漢族自古講一個孝字,但是兄弟就不一樣了。
“魏兄遠道而來,今晚還請在府上吃宴。”上一次來,張國紀僅僅給了一杯茶喝,而此時卻要請楊嘯林吃酒。
“太康伯,我這次來有大事跟你相商。”一路上,楊嘯林都在思考怎麼跟張國紀說,好讓他心甘情願的跟秦嶺綁在一塊。
“哦?何事?還請魏兄直言!”
“此事事關重大,還請……”說著楊嘯林朝著左右的丫鬟看去。
“你們下去吧!”張國紀一揮手,兩名丫鬟便離開了大廳。
隨後楊嘯林和張國紀兩人密談了起來。
”張兄,你看如何?”
“魏兄,貴徒真得殺了一百八十多名韃子?不是殺流民來頂數?”張國紀面色嚴肅的對楊嘯林詢問道。
“當然,若是太康伯不信,那就算了。”楊嘯林作勢欲走。
“魏兄莫怪,此事重大,當今聖上,剛剛繼位,胸有大志,但是奈何邊關都是一些壞訊息,若是這一次貴徒以錦衣衛試百戶之名,殺掉一百八十多名韃子,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還請太康伯提攜,某和貴徒都不會忘了太康伯的大恩。”楊嘯林抱拳說道。
“不過此事我一人不足以推動,還是要告訴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田大人一聲。”
“禮該如此!”
最終張國紀應了下來,因為這份功勞誰經了手就能沾上光,他女兒現在處境尷尬,他的處境也很尷尬,若是能辦成此事,至少可以混一個有識人之明的好名聲,同時還能顯示出他一心為朝廷辦事,何樂而不為?
田爾耕一聽此事,當場大喜,因為他這名錦衣衛的指揮使,此時也需要一份功勞讓崇禎重視他,即使以後替換掉他,也能謀到一個更好的位置。
所以他馬上將此事寫成了摺子,親自遞給了崇禎朱由檢,名為:桃花山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