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王上,那個楊公子不可小覷了,他乃是前大隋已故越王之子,有名的太子黨人。眼下大隋關東士族階層無不對隋皇楊廣充滿怨氣,而楊公子正可利用這股壓制已久的怨氣振臂一呼,相信士族武裝必然揭竿而起,大隋國內便可大亂。微臣回國之前已經問過他等舉事造反計劃,一旦得手,身處遼東的隋皇楊廣大軍必亂。大將軍只需抵擋住隋軍南下進攻,靜待大隋國內亂起便可。那時,在相機出兵擊隋可得大勝。“
“好!本將軍押的就是這個“寶”,隋軍軍心一亂,便是我國反擊之時。”淵蓋蘇文充滿信心的說著。
群臣聽後,俱都安下心來。
大隋東北與高句麗國一江之水相隔的通定城,現在已經成了巨大的兵營。隋軍東北戰區主力10萬精銳已經作好隨時渡江進入高句麗國領土的準備。但從楊二等人的望遠鏡看向遼水河對岸,卻是一個人影也沒有。
“看來高國麗國軍隊並無阻止我大軍渡江的準備。“楊二放下望遠鏡對身邊眾將說道。
“陛下,如今兩軍形勢乃我強敵弱,高句麗軍隊避開我軍鋒芒,只在意憑險據守以阻擋我軍南下步伐,發揮其優勢。料我軍渡江會一帆風順的。”
“嗯!李靖將軍說的是啊!山高路險是其可依仗的優勢,這仗不好打啊!”楊二收起望遠鏡,攏了攏領口便要轉身回營。
初春的東北大地仍舊是春寒料峭的天氣,尤其是江面上的風吹來,凌冽的很。
回到軍帳之中,楊二徑直走到桌案前,凝神觀看著地圖。
李靖等眾將也都圍在身邊看著,不時有將領指點著地圖小聲嘀咕著。
“呵呵!伯當將軍素有謀略,不妨跟朕說說汝之想法。”聽到王伯當正和謝映登小聲分析著戰場佈局,楊二便笑著讓他講講他的看法。
“呵呵!陛下,某之想法還未成熟,恐讓陛下和李靖將軍見笑。”
“今天這帳中沒有大小,諸位若有想法儘管說出來,只要可行,誰的計策好聽誰的。”
“那好,陛下。以某之意,我大軍渡江後直撲對岸高句麗國的銀城。想必見我軍到來,銀城那些許的守軍必然棄城而走。我大軍取得銀城後,在向南進攻便進入了遼東東部的山區。某和映登所領的擲彈筒營可擔當前鋒,直抵高句麗國北方四城腳下,以火器猛攻山上關隘,或可突破。”
“嗯!想法雖好。但擲彈筒攻擊也有弱點,一是射程不夠遠,二是仰攻山上堅城恐效果不大,第三,若是遇到敵軍在山中埋伏,汝擲彈筒營恐折損過大。前鋒還是另選他人吧!擲彈筒營還是到了城下後見機行事為好。”
“是,陛下。”王伯當並未爭辯,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幼稚了。
“陛下,末將看還是先不要渡江了,只需先在江面上搭設好可隨時過江的浮橋,派數千人去對岸監視敵軍即可。待左右兩側攻擊得手後,正面之敵必然驚慌,那時我中路主力在渡江南下不遲。”李靖獻計道。
“嗯!不錯。我主力就算過去了也必然受阻於其城下,到時進不得退不得,還要擔心身後浮橋被毀,瞻前顧後的確實難受,不過江也罷!先看薛萬徹和秦瓊兩軍的攻擊結果再說。”楊二眼睛離開地圖後說道。
“陛下,如此我等也正可在此等待援軍到來。更可等待來護兒和水師魯明星將軍攻擊高句麗南方的訊息再定出兵南下時間。”王伯當此時提議著。
“嗯~是啊!以前是朕小看了這高句麗國實力啊!不過,就算他是一頭蠻牛,朕也要用小刀子慢慢刮,直刮到它倒下為止。”
就在這時,外面走進一個小校來到李靖耳邊耳語了幾句後又趕忙退了出去。
“陛下,方才軍情處高句麗百戶於雷派人來報,說萊州水師魯明月部和第15軍已經抵達遼水河入海口了,15軍楚能部正在登陸以期從南邊攻擊新城。魯明月部戰船正沿江而上接應我薛萬徹部大軍渡河攻擊新城。“
“哦?這麼快。”
聽了李靖的稟報後楊二又忙撲到桌案前詳細的看著地圖,找著新城的位置。
“好!楚能將軍做的好。正該直接登岸攻擊新城之敵。李靖將軍,這右路薛萬徹及水師魯明月部以及第15軍如何作戰就交給你了。“
“是,陛下。末將這就派人去下令薛萬徹部登船渡江並配合第15軍圍攻新城。然後再攻佔整個遼東半島並攻取龍源城阻斷高句麗國北上支援通道。為我中路軍爭取好的進攻態勢。“
“好!很好!朕就在這裡靜候薛萬徹將軍得勝訊息。左路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