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盡殺絕。另一些半聖,卻企圖用思想之道傳入妖蠻,讓妖蠻也學會禮義廉恥,成為我們人族的附庸……”
蘇林靜下心來,仔細地回想起自己所知道的所有關於人族對於妖蠻的態度,突然想起來關於聖人孔子的一段傳說來,“對了!當初聖人孔子不是成功的用思想之道,教化了九夷之人麼?”
蠻族是蠻、夷、狄、戎、羌、胡、苗等的統稱,因為以蠻族數量最多,所以統一稱呼其為蠻族。這些蠻族人據說都是遠古時期,人族和妖族結合的產物,不過至今已經不可考,就算是聖人孔子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說法來。
不過,無可否認的是,蠻族人的身體強大,具有人族和妖族的一部分特徵。比如蠻族的馬蠻人和牛蠻人,就是牛頭馬面,胡族的狼人,羌族的羊頭人,苗族的蛇人等等,都是介於人族和妖族的族類。
這些蠻族身體強大,好血食犧牲,透過不斷地進補血肉之食,增長自身的力量。尤其喜歡以人族為食,所以自古以來,人族和蠻族就是生死仇敵,勢不兩立。
但是,在孔聖人時,孔聖曾經同自己的弟子說,想要到九夷之地去居住。九夷,乃是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等。當時孔子的弟子們都勸他說,蠻荒夷族,都是吃人不眨眼的,根本就不懂得禮儀教化,視人命為草芥,是人族的死敵。而且九夷之地簡陋非常,夷族之人甚至連房屋都沒有,像動物一樣生活在山洞當中,如何能去啊?
面對弟子們和諸多王侯的質疑,孔子卻笑著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言畢,孔子的聖蹟便出現在九夷之地,誰也不知道孔聖人是如何徹底地教化了九夷之民的,直到數百年以後,有人族半聖循著孔聖人的足跡來到九夷之地後,才發現,九夷之地的夷民們已經同人族差不多了,同樣修習詩書禮儀,住在房屋當中,有城邦王侯和官員。
九夷之民徹底地被教化了,後來融入了人族當中,成為了唯一一個和人族關係融洽,徹底地互通有無的蠻族。
這就成為了聖殿當中主張教化蠻族半聖們最有利的佐證,也正是因為有了孔聖人的先例在,聖殿才允許有人族的詩書經典、百家思想流向各個蠻族當中。可是,上千年過去,收效卻甚微,除了九夷以外,再也沒有一個蠻族被人族思想教化。
“聖人孔子既然能夠教化九夷,那就一定是有辦法教化其他的蠻族的……”
蘇林智海內的三種思想在不斷地運轉,於此同時,聖字“縱”也閃閃發光,似乎想要用自己的合縱之道給予蘇林一些啟發來。
“主站、主殺肯定是不對的。一味的殺戮是殺不盡的,反而更會激發雙方的矛盾和仇恨。但是要說和,卻也似乎不太可能。上千年的仇恨,又豈是那麼容易解開的?可若是學習孔聖推行教化呢?單純的教化卻也似乎不再適用,妖蠻也分不同的部族,針對不同的部族,必然要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對了……那就分而化之,採取不同的針對策略……”
三種思想的縝密推斷,讓蘇林的想法越來越趨於完善,不再猶豫,蘇林深吸一口氣,緩緩地提起了桌上的文寶毛筆。(未完待續。。)
ps: ; ;第一更!
第一百五十七章 化
“聖人孔子居九夷,行教化之功。妖蠻之屬,非不可教也。然此乃累世之功,非一朝一夕能成……”
奮筆疾書,念頭通達,精神思想明確,蘇林根本不需要停頓片刻阻止語言,思想到哪兒,筆尖方寸就寫到哪裡。從聖人孔子教化九夷開始,詳細地引用了諸多聖人對付妖蠻的對策,從戰、殺、和等等諸多角度進行論述。
以縱橫家的雄辯才思,逐個分析利弊。以縱橫家的合縱思想,將所有的方法進行一個大綜合。針對不同的妖蠻採取不同態度的政策方針。
洋洋灑灑上千言的墨義,雖然不是成篇的文賦,只不過是針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簡要回答,但是每一個字寫就的時候,聖力九鼎都發出嗡嗡的和鳴來。
轟轟轟……
不僅是蘇林面前的聖力九鼎,就連鎮壓在府衙之外的聖器九鼎也開始嗡嗡顫抖起來了。
“聖器九鼎轟鳴,這……這是要一言九鼎的徵兆啊!一定是蘇林,他的才思竟然真的達到了能夠一言九鼎的程度了麼?”
袁天章瞪大了眼睛,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聖器九鼎共鳴的現象。
“真正的一言九鼎啊!但願……蘇小子不要寫出像季雨那樣偏激的墨義來!”
良如霖若有深意地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