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時間竊賊和一個小女孩的不可思議的故事”。不知何故,前面提到的幾種中譯本都將它刪除掉了,而幾乎所有的評論家都認為這是米切爾·恩德的畫龍點睛之筆。

《毛毛》這部輝煌鉅著1973年出版之後,第二年,也就是1974年就獲得了德國青少年圖書獎。正如《毛毛》的副標題所示,它講述的是毛毛從時間竊賊灰先生手裡奪回時間的故事。

不過,米切爾·恩德對毛毛的交待是含混不清的,我們對這個女孩及她的背景一無所知。連德文原版書的封面上,米切爾·恩德親筆畫的毛毛,也只是一個背朝著我們、衣衫襤褸而頭髮蓬亂的小女孩而已。但毛毛的人物性格卻被米切爾·恩德塑造得十分清晰,她一貧如洗卻見義勇為,為了挽救病入膏肓的人類,不顧安危地往復在侯拉與人類兩個世界;她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人類在與灰先生進行殊死的搏鬥。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毛毛是我們人類的一位守護天使。

如果不是毛毛挺身而出,早已麻痺的我們就永遠不會揭竿而起,而是任憑自己的心中被灰先生的灰渣填滿……我們要感謝毛毛。

在小說裡,抽象的時間概念被分解成一系列鮮明而又具體的形象:時間竊賊、時間儲蓄銀行、烏龜以及時間之花和時間操縱者侯拉……不錯,幾乎所有的評論家都把《毛毛》當作一部批判社會的讀物。它鞭撻現實,犀利的矛頭直指現代文明的弊病。字裡行間,現代人的物慾。冷酷以及人性的泯滅被刻畫得入木三分。它是一種警告,敦促我們這些迷途的羔羊回頭是岸。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物質主義的風潮中,我們只是一味地追求效率至上而喪失了最純美的人性。這是現代文明最慘重的代價之一。我們被物理的時間禁錮在一個漆黑的匣子之中,孤獨地構築起一個惟我獨尊的世界。我們拒絕愛,也拒絕付出愛,我們甚至遺忘了明媚的陽光。

是米切爾·恩德提醒了我們。

日本的倫理學者小原信在《幻想文學的發想》中指出:“作為一篇故事,《毛毛》是妙趣橫生的,但隨著閱讀的深入,迫使我們開始對時間進行思索,不知不覺地開始反省我們的生活方式。絕不能說它僅是一部面對孩子們的幻想文學。”我們幾乎被現代文明的浪頭打沉,丟失了人性的我們就宛如走在一片荒蕪的廢墟上。是的,我們不知道自己正在走向自己心靈的牢獄。野村泫在《德國的兒童讀物——與大人讀物的紐帶》中也發出了感嘆的聲音:“正如《毛毛》一書的副標題所暗示的那樣,這是一部描寫喪失人性的人們追回喪失的人性的故事,主題極其現代的幻想作品。”

在《毛毛》中,現代社會的癌變被濃縮成了灰先生的形象。一個好端端的世界幾乎就葬送在這些無孔不入的幽靈手裡。那麼,米切爾·恩德筆下的灰先生究竟象徵著什麼呢?米切爾·恩德在《米切爾·恩德如是說》中有這樣一段頗有啟發性的話:“灰先生的男人們細切、分解的原理。對他們而言,能夠計算、計量以及測定的東西才具有現實性,是計量思考的代言人。”米切爾·恩德在這裡已經說得再清楚不過了,曾經甚囂塵上的物質主義及其價值觀被比喻成了灰先生。

但是米切爾·恩德不愧為大手筆,他沒有把灰先生這種現代社會的惡瘤表面化或是矮小化,而是循序漸進,逐漸地揭示出了灰先生的醜陋與殘酷。灰先生是一群瘋狂而慘無人道的時間竊賊,但他們卻從不施展暴力,他們僅是憑藉著一副和善而又彬彬有禮的假面,巧舌如簧地到處行騙。正因為這樣,才使善良的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落入他們的陷阱。然而,可怕之處也正在這裡,灰先生具有相當的隱蔽性,其實現實中的灰先生就像寄生蟲一樣地潛伏在我們的體內。所以,難怪安美知子要在她那部《解讀(毛毛)》中焦慮地振臂高呼了:灰先生就住在我們的身體裡!儘管肉眼看不見,但他們是一種現實的存在。注視著他們的是我們靈魂的眼睛和精神的眼睛。

故事之核是圍繞著時間而展開的。

我們振振有詞的是:時間就是金錢。可是米切爾·恩德卻告訴我們了一個截然相反的答案:時間是生命,生命就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確是早已拋棄了這樣的說法,在現代生活背景的重壓下,我們考慮的只是金錢:一個月的薪水、年薪……

在《毛毛》的第六章的開頭與結尾,米切爾·恩德就在反覆地告誡我們了:時間就是生命,而生命寄予人們的心中。米切爾·恩德把它形象化地比喻為昂揚著生命力的時間之花。

他把這一瓣瓣盛開在人們心中的花朵描繪得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