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象道:“根據那來報之人說,是因為前幾日陝州雨水較多,河流湍急,而那漕運官卻又急著將糧食運到長安,於是命以縴夫拉著漕運船過砥柱險道,可是剛過去三分之一,忽遇一個激流捲來,縴夫根本拉不住,不少船隻就撞在河底的礁石上面,有些當時就沉了,更可怕的是還有一些船隻當時被撞得解體,其船身又撞到後面的船隻,造成後面的船隻沉沒。”
“這一群王八蛋!”
韓藝愣了好半響,咬著後牙槽罵道。
這要是天意的話,那確實沒有辦法,可若是人為的,這想不生氣都難啊!
其實漕運翻船是經常發生的事,但是唐朝建國至今從未出現過這麼大的事故,更為關鍵的是,他們戶部正與工部商量著治理河道之事,要再遲上兩三個月,這事故可能就不會發生了,偏偏發生這時候,這令他非常生氣。
“可知道死了多少人?”韓藝又是問道。
張大象道:“具體我也不清楚,但是根據這情況來看,估計上百人是肯定有的,糧食肯定也損失了不少,好在最近關中都是風調雨順,還不至於引起缺糧危機。”
正當這時,一個官員急忙忙跑了過來,“哎呦!韓尚書,你在這裡就最好不過了,李中書命下官前來請韓尚書立刻去政事堂,說有急事要商議。”
“我知道了!”
韓藝都不問都知道是什麼事,向張大象道:“你趕緊派人過去處理善後事宜,哦,就讓鄭善行去吧,這方面他擅長。”
張大象點點頭。
囑咐完之後,韓藝立刻趕去了政事堂。
。。。。。
來到政事堂,幾個樞要大臣均已到齊,就連李績都趕了過來,可見事情的嚴重性。
“如果訊息都屬實的話,這將是我們大唐建國以來,最大一次沉船事故。”杜正倫眉頭緊鎖道。
許敬宗立刻指向韓藝道:“此事你戶部尚書是難辭其咎。”
他這倒不是想噁心韓藝,而是希望韓藝能夠背鍋,因為李治當年離開時,是將朝廷交給了他們,如今出了這麼大的事故,總得有人來扛。
韓藝瞧了眼許敬宗,冷笑一聲道:“我又沒說不負責,你這麼緊張幹嘛?”
“哎!”
李績一抬手,道:“這事情都還未調查清楚,就來追究責任,對任何人而言,都非常不公。”
李義府也連點點頭道:“司空說得極是,漕運是由舟楫署掌管,非韓尚書之過。”
其實他們說得都沒有說,戶部掌握政令,每年得運送多少糧食來長安,都是戶部說了算,而舟楫署乃是事務部門,掌管漕運,什麼徵集勞役、運送、排程,那都是舟楫署的事,但是政令肯定都是來自戶部,你一定要往上面追究,肯定是能夠追究到韓藝頭上的,而如今出了這麼大的事故,樞要大臣肯定要擔責任,但是誰願意背這鍋。
李績又道:“如今我們得趕緊處理好此事,防止出現更為嚴重的後果。”
李義府道:“那得趕緊派人前去調查此事,看看究竟損失了多少糧食。”
盧承慶皺眉道:“這倒只是其次,關中這幾年年年風調雨順,太倉盈滿,長安暫也不缺糧食,只是出了這麼大的事故,那麼多人因此喪生,若是處理不妥,可能會出亂子的。”
韓藝聽得眉頭一皺,心裡猛然想起一個人來,這個人就是陳碩真,當年陳碩真之亂不也是發生在災難之後麼,雖然他也知道,在這裡是很難發生大動亂的,因為陝州剛好在兩都的中間,不可能發生那麼大的動亂,可是念及至此,他頓時是憂心忡忡,權衡一番過後,道:“這樣吧,我親自前去調查。”
大家不禁都看向韓藝。
李義府立刻道:“若是韓尚書願意親自前去,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說著,他又看向李績道:“不知司空以為如何?”
李績沉吟片刻,稍稍點了下頭。
韓藝立刻站起身來道:“那韓某就先告辭了。”
“等會!”
李績道:“如今那裡情況不明,老夫等派一些人隨你一塊去吧。”
韓藝拱手道:“多謝。不過三十來人就夠了,多了得話怕會耽誤行程。”
李績點點頭。
出得政事堂,韓藝便叫來一個禁軍,吩咐道:“你立刻趕去民安局,請程總警司來一趟戶部。”
“喏!”
隨後韓藝又立刻趕去了戶部。
“你怎麼就回來呢?”張大象驚訝的看著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