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羅康在孃家當了甩手掌櫃,一直陪著一群孩子在院裡瘋玩,直到羅母喊她回家吃飯,她才帶著孩子溜達回家,洗洗手,幫忙端了飯,就上了桌。吃完飯也只幫忙抄了桌,連碗都沒有洗。
客人嘛,最關鍵的特點就是客氣、禮貌、端著。
在傳統的習俗裡,出嫁女回了孃家,確實也就是客人了。
羅康的轉變,受影響最大的是羅母。
以前羅康沒嫁人的時候,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家務。後來她嫁了人,家務就由羅母承包了,但是很多事情她也會下意識的攢著,因為羅康每個月回來一次,會主動張羅著幫她把積累的活幹了。
所以,今天,羅康一回來,她就準備把床單、厚外套都換下來洗一洗,窗玻璃也擦一擦,他們家是大雜院裡出了名的乾淨人家,長年累月維持著窗明几淨的狀態,誰見了都誇。但是還沒等她有所動作,羅康就帶著孩子跑出去玩了。
羅母在家裡等啊等,等到快飯點了,羅康也沒有回來準備午飯,也沒有回來張羅著帶他們去飯店吃。她只好自己起身去了廚房。
羅母的心裡悵然若失。她的女兒,向來最是心疼她,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好衣服,都首先想著她,什麼活都搶著替她幹了,就怕她累著,想讓她輕鬆點。
在羅康小的時候,她就經常跟羅康訴說自己生活的不易,年輕時候被婆婆磋磨的痛苦,每天要上班、要操持家務的辛勞,還要省吃儉用,把好的都省下來給自己的兒女。
其實她分配東西,給丈夫和兒子的更多,但是他們似乎覺得他們多佔多得是理所應當的,對她的犧牲毫無反應,反倒是羅康,哪怕她對她的一點點好,也會被那個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想方設法的加倍還回來。
羅康會爭,會搶,但搶來的東西很多都給了她這個母親,自己享用的很少。
可是現在,她的女兒似乎變了。
其實,羅父也有一點不得勁。
當年他跟羅康說,幫她找工作花了不少錢,但其實,這份工作是羅康自己透過招工考進去的,他做的,只是告訴她管廠要招工了,讓她趕緊去報名,爭取把握住這個機會。同時,他請給他提供招工資訊的同事吃了一頓飯,花了一頓飯錢而已。
後來,羅康考進去了,他又告訴她,她之所以能考進去,是因為他這個做父親的,在後面出了力,幫她找了關係,走了人情。
他習慣性說這樣的話,誇大自己對於羅康的付出,就想讓這孩子記住父母的恩情,以後好好孝順他們。
羅康是個實誠孩子,對於父母的話深信不疑。不光是他會誇大自己對羅康的好,他媳婦也是如此,只是偶爾展露一點溫情,就能讓羅康感動不已。
比如,每到年底,他媳婦就點燈熬油的給羅康做衣服,並且告訴她,為了讓她穿上新衣服,她這個做媽的苦點累點都沒什麼。羅康心裡念著母親的好,事事為她考慮,處處為她著想。
事實卻是,家裡其他三個人都有新衣服穿了,只是羅康的放在最後做而已。
這些事情,羅康可能不知道,也可能,她知道,但是她愛著自己的家人,不計較而已。哪怕母親最愛的並不是她,哪怕母親對她的愛並沒有嘴上說的那麼多,但她也依然能體會到母親的不易,願意為母親分擔。
她願意盡最大努力孝順父母,並不是被他們拿捏,而只是讓自己問心無愧而已。
參加工作之後,羅康每個月把一半工資上交給他,剩下的錢還會給家裡買東西,給他們改善生活。
後來她嫁了人,不往家裡交錢了,但是每次回來,都拿不少東西,會給他們做頓好的,或者帶著他們去飯店吃一頓。結果這次,就只帶回來一些掛麵和雞蛋,比以前差了一個檔次。
這孩子,到底還是和他們生分了。
她怎麼就不知道體諒父母的難處呢?離婚是她自己的選擇,又不是他們逼她離的。他們把她養大,沒苛待她,沒磋磨她,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她還想怎麼樣?再說了,是她自己不回來住的,她離了婚就把房子租好了,難道還指望他們主動勸說她回來嗎?
他們不可能主動給自己攬這樣的麻煩,但是如果羅康自己回來了,他們也做不到趕她出去就是了。
羅父羅母的情緒變化,他們的傷感嘆息,羅康看在眼裡,並沒有放在心上。她只會做到自己該做的,等到父母到了法定年齡,該出的贍養費她也會出個最基本的。
子女都希望父母公平,但是這世上的大多數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