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又從冰箱裡拿出一份披薩放進微波爐,然後才有空看看桌面上的信。
現在人們進行聯絡都用郵件或電話,寄信過來的……,可能是某種賬單吧,拉曼如是想。
拉曼是印度人,名字特別長,出身自低種姓的首陀羅,也就比賤民稍微好點。他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和運氣才從印度跑到美國,並且盡一切可能的將自己的老母親和一個女兒送印度接到了身邊。
但這已經是拉曼的能力極限了。能從印度那個大火坑中跳出來,拉曼已經很感謝神靈的庇護,但他在美國過的也很辛苦。
拉曼當年考上美國加州理工的計算機專業,並且拿到全額獎學金時,別說他當時住的村子,就是整個土邦都轟動了。
然而他畢業後卻因為成績一般而找不到工作,為了繼續混簽證,他又跑去讀了個生物製藥的碩士,據說這是個熱門專業。可等碩士畢業,根本沒有製藥廠僱傭他這個沒名氣沒成果的普通研究生。
被逼無奈,拉曼又跑去讀了個工商管理的博士,希望能朝商界發展。可運氣不好,他最後混到在一家小貿易公司當銷售助理,負責從中國進口些玩具到美國銷售。
拉曼都已經四十多歲了,年薪勉強到四萬左右,在洛杉磯的聖莫妮卡租了個小房子。在印度的親戚看來,他已經成功的令人無法直視,但他知道自己過的其實很一般,早年的榮耀早已離他而去。
最近公司的狀況很不好,拉曼擔心自己很可能拿不到明年的工作簽證。麻煩還不止這個,他把女兒送印度接過來卻沒辦法將其送進費用昂貴的私立學校,只能讓她天天在社群的公立學校受其他孩子欺負。
母親是以治病為理由拿到的簽證,現在簽證早就過期,拉曼很擔心那天移民局的人會突然出現在他家裡。
困難重重啊,拉曼對此很是頭疼,甚至有點絕望。他找不到擺脫困境的辦法,只能就這麼眼看著自己和家人陷入各種麻煩當中難以解脫。
“奇怪,這不是賬單。”拉曼首先拆開一份來自印度的信,是他過去的同學寫來的。信的內容很簡單,很正式的邀請他回印度擔任一家制藥公司的執行長。
哦……,聽起來很不錯。
但那是一家剛剛建立才半年的製藥公司,要投資沒投資,要技術沒技術,要人員沒人員,而且拉曼不想回印度。真的,他一點也不想回那個火坑。
但拉曼當前的狀況卻容不得他過多挑剔,這家制藥公司在班加羅爾,寫信的同學表示公司雖然剛剛創立,但是匯聚了不少從美國回來的人才。大家都很有幹勁,希望能在仿製藥方面一展手腳。
公司就缺一名見多識廣,精力旺盛,博學多才,堅毅卓絕,而且擁有良好溝通能力並且品行高潔的管理人員。公司的合夥人在瞭解過拉曼的學習和從業經歷後,都一致認為這個位置由他來擔任最合適。
最能打動拉曼的是五萬美元的年薪,這筆錢不但比他在美國的收入高,而且在印度絕對算上流階層的收入,非常非常非常的令人動心!
看到這裡,拉曼禁不住坐直了身子,原本昏沉沉的頭腦興奮起來。這事要真的,簡直能改變他的人生,哪怕回印度也不是不行。看到信的末尾有電話,他立刻掏出手機就想打過去確認這事。
不過,還有一封信。
在撥號前,拉曼猶豫了一下,決定把另一封信也看了再說。這第二封信寫的更加簡單,比較特別的是它並非列印而是手寫,字跡很工整。
信的開頭寫著‘尊敬的拉曼先生’,內容是寫信人想跟他見一面,並且給他推薦一份工作。但對於是工作性質,工作地址,薪資報酬什麼的都沒有提。
稀裡糊塗的一封信,騙我的吧,誰寫來的?
拉曼看向落款,有點眼熟。
奇怪……,這個開爾文教授是誰?
拉曼讀了一遍寫信人的全名,心裡頭冒出一個美國製藥和醫學方面鼎鼎有名的大人物。
不可能吧?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世界生物製藥領域的領頭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寶級的學者,……。。
只要想想開爾文教授那一連串嚇死人的頭銜,拉曼就覺著自己肯定是在看天方夜譚。這種大牛人親自給自己寫信,而且還推薦工作,這是在開玩笑呢。
拉曼從心底不相信,他將薄薄的信紙翻來覆去的看了又看,試圖找出更多的疑點來。相比同學的邀請來信,這份來自開爾文教授的信件給他帶來更大的心理波動。
這麼有名的大人物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