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與自己還並不接壤,只能依靠遼與夏,但這兩個國家是不會白白出兵幫助自己的,只能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趙桓可不想做千古的罪人,所以,他其實還留有一個大大的後手,那就是……他在聯絡遼、夏兩國之前其實就早已秘密聯絡了金國!
他已與金國約定好,待自己成功的將遼國的幾十萬大軍調離遼地,並依靠遼夏援軍消滅了鄭臨風,金國就會趁遼國兵力空虛之際對遼發動進攻,而自己則裝作一無所知,任由遼軍回援,但那時遼軍應該遠在南方,距離遼地數千裡之遠,想回援談何容易?只怕他們還沒趕回遼地,遼國就已被金國滅掉了。而自己之所以讓他們離開也是另有目的,就是要讓遼、夏兩國的援軍分開,等遼軍一走,自己便對夏軍發動攻擊!想來在大宋腹地,夏軍無糧無援,吃掉他們還不容易?而遼軍一路急行軍,必然人疲馬倦,自己再暗中設下埋伏,吃掉他們也是易如反掌!到時候,自己便公開與金國聯手,金主攻遼國,而自己則主攻夏國,將夏國重新趕回戈壁,並與金國聯手滅遼,由金取代遼國,自己則收復燕雲十六州,至此,大計方成!
而這,也才是趙桓真正的計劃!
趙桓深信此計只要順利實施就一定可以成功,他對此充滿信心,他忍辱復仇,鋌而走險,都是為了挽救大宋!而他為了穩定著想,本不願大開殺戒,當然,至少是現在還不願,可這些人居然不顧當前的險峻形勢,偏偏在這個時候做出這些小動作,難道他們不知道這麼做的後果雖然有可能把自己趕下臺,但也會置大宋於萬劫不復之地嗎?哦不,他們肯定知道,但他們仍然這麼做了,他們就是瞅準了這個最關鍵的時刻給自己來一次致命一擊,他們豁出去,正如自己豁出去要靠割地求援挽救大宋一樣!這群可惡的蛀蟲,是他們瘋狂的吸食大宋的血肉,把大宋變成了現在這般樣子,如今還不知悔改,又想來毀滅自己這個大宋現在唯一的希望!是可忍孰不可忍!
趙桓立刻召集起忠於自己的大臣商量對策,並很快做出了幾個決定。
一是徹底撤換宮內的所有太監、宮女、禁衛,甚至連太醫、廚子、廚子等等也要換個遍,全部換成絕對信得過的人,徹底隔絕老皇帝與外界的一切聯絡。
二是重新讓老皇帝恢復上朝,當然,是在嚴格的控制下上朝,以此來粉碎老皇帝已經失去人身自由的傳言,還要透過老皇帝之口宣佈趙楷才是真正的叛國之賊,號召全天下忠義之士保家衛國、抗擊賊寇。
三是要透過老皇帝之口,宣佈蔡京、童貫、王黼等人的罪狀,將他們全部處死或流放,徹底絕了他們那些同黨的希望。這些人中尤其是童貫更是絕對不可留,童貫對西北軍的影響力之深大宋現在無人可比,而趙桓現在所依仗的就是西北軍,為了能更好的控制西北軍,童貫必須死!
四是立刻秘密聯絡遼、夏,讓他們儘快將軍隊派來,同時還一定要嚴守約定,絕不可對外宣稱從宋國得到的好處,只說兩國既是出於遵照盟約,也是出於保護華夏正統,這才出兵相助。至於約定的土地,待剿滅了賊寇,自己一方自然會按照約定用另外一種方式割讓給他們。
五是既然鄭臨風已經知道了遼、夏援軍之事,則這件事就沒有繼續保密的必要了,從現在開始就要大張旗鼓開始一切準備工作,待遼、夏援軍一到,便從北向南對鄭臨風發動總攻!
六是秘密聯絡金國,要求他們一定信守承諾,忍住誘惑,一定要等到三十萬遼軍徹底遠離了遼地再對遼國發動進攻。
至於正在遭受攻擊的南方諸路,趙桓等人就沒有任何的辦法了,由於南方諸路在地理上遠離遼、夏等外敵,背部又是寬闊的大海,幾乎不存在什麼遭遇外敵的威脅,所以大宋自建國後就把大部分的軍事力量都集中在了北方,留在南方諸路的軍隊以地方軍為主,精銳的禁軍非常的少,偌大一個佔據大宋一半國土的南方,所有禁軍的數量全部加起來甚至都不足北方三個禁軍集團軍………河北禁軍、西北禁軍以及京師禁軍之中任何一部的一半多,對比天道軍的力量之懸殊可見一斑。
而趙桓已將西北禁軍和殘存的河北禁軍,再加上京師禁軍都集中在了京師附近諸路,目的就是保護京師以及為即將開始的對鄭臨風的反攻做好準備,即便南方諸路正在遭受攻擊,他也不敢把這些軍隊調往南方,以防分兵多處後京師再遭受天道軍的進攻並影響接下來的大反攻。
所以,趙桓在很久之前就已做出了暫時放棄南方諸路的準備,他已將南方諸路的所有財富在這兩個月間已秘密轉移到了北方,如今的南方諸路其實都已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