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室的事兒,做得委實不大地道。要人家江行雲願意,這沒的說,你情我願的,江行雲的出身也配得上四品側妃之位。可人家不願意,他大哥還非要這般,鬧得人家江行雲入了道門,一把年紀也成不了親。五皇子想想,就覺著他大哥作孽,哪怕去街上強搶民女,也不好這樣對待功臣之後的。
所以,五皇子在心裡對宋家是有一分愧意的。
總之,種種原因促成了宋家這場法事。
祭完了宋家父子兩代將軍,五皇子對永定侯道,“前番雖戰敗,那些將士也是為家國拋卻性命,不能令他們魂歸家鄉,也要立碑以記。”
永定侯眼眶微紅,沉聲道,“王爺恩典,老臣這裡有戰亡將士的名單。”
五皇子道,“你把這名單給我,建藩王府的事且不急,先把這紀念戰亡將士的碑亭建了。你且放心,本王決不會這讓些將士白白葬送,咱們還有討還的機會。”
永定侯道,“如何敢耽擱王府建造?”
五皇子擺擺手,示意無妨,問廣威將軍宋將軍,“你麾下可有將士戰亡?”
宋將軍道,“臣麾下將士主要駐守閩安城,未有傷亡。昭武將軍麾下戰亡千餘人。”
昭武將軍不在閩安城,五皇子對李九江道,“給劉昭武發諭,讓他將戰亡將士的名單遞上來,一併立碑以記。”
唐總督感嘆,“王爺仁心仁意,真乃將士之福。”
五皇子本想巡視全境,思量之後又覺尚不是時機,還有海民回遷之事,五皇子命柳扶風過去調查,他與永定侯親自安排起給陣亡將軍造碑紀念的事來,五皇子於此事分外鄭重,連帶擇址用料都一一過問,紀念碑的石料就是自建藩王府的漢白玉里選的上等石材,還尤其讓靈臺郎卜算了破土動工的吉日,五皇子寫了悼文,至於立此碑的人,五皇子十分大方的將唐總督蘇巡撫等人都算上了。
而且,五皇子做事有個好處,效率高,就像當初他奉命給他皇爹修繕別宮,既快又好,一點兒不磨唧,很快就給他皇爹修好,他皇爹很快入住。所以在穆元帝心裡,這個五兒子是個能做事的。此次建碑亭亦是如此,寧可把建藩王府的事撂下,先建碑亭,不過十來天,碑亭就建好了。
趁熱打好了鐵,五皇子又是一場祭奠。
一向寡言的蘇巡撫都說,“殿下有仁心。”
唐總督道,“得殿下分封閩地,是閩地的福分,更是咱們的福分。”
朱雁心下暗道,藉此立碑之心,起碼五皇子先收了永定侯一系的心,雖然餘下的將士有限,只有兩千餘人。五皇子此舉,當真是高明至極。
☆、第176章 深謀
明眼人都知道,五皇子開始收攏人心了。
這很正常。
而且,地方官也並不反感。畢竟,五皇子收攏人心乾的都是好事。如今吏治尚可,有這麼位成天想著民生建設的藩王,對於地方官而言並非壞事。
何況,他們是流水的官,五皇子卻是鐵打的藩王,不出意外的話,閩地非但是五皇子的封地,以後五皇子的子子孫孫們也要住這裡的。這江山是人老穆家的江山,閩地是五皇子的地盤兒,五皇子又不是個昏饋人,自然要好生經營閩地的。
謝王妃雖然氣派足了些,做的都是賢良王妃的份內事,在帝都她每年冬天都設粥棚施粥,如今到了閩地,也是一樣。王妃都這樣了,餘下有些體面的人家自然有樣學樣,只是還得控制施粥規模,不敢越過王妃去。
朱雁以為謝莫如不會再舉行的宴請當地士紳的宴會,在進入臘月的時候舉行了。
朱雁給謝莫如的名單很是中肯,名單上的人都是閩安州有名望的書香人家,餘家亦在其間,餘謝兩家是正經親家,這是正經親戚,早在謝莫如與五皇子到閩安州的第一天,餘家就遞了帖子請安,不久後就往王府遞帖子親自過來拜見。
來的是餘家族長太太,餘大太太。
餘大太太年歲比謝姑太太略長些,出身就是閩安州齊氏家族,餘大太太與謝姑太太是嫡親妯娌,倆人都不是傻的,餘大太太是族長嫡系,謝姑太太嫁的雖是二房,餘姑丈也是嫡出,本就親近。而且,倆人孃家,齊家是閩安州的經世家族,謝家在帝都也算中上人家,何況謝姑太太的嫡親兄長為一部尚書,正經實權高官。妯娌二人關係不差,故而,餘大太太說起話來也是恭敬中透出親近,道,“說來娘娘到的第一天我就該來的,只是想著那時娘娘千頭萬緒,且一路上車馬勞頓,故而不敢輕擾。所以,直到現在才過來給娘娘請安,還請娘娘恕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