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從西方、西域運進東方的一般都是體積小、價值高的金銀珠玉、珍物器玩,比如美玉、瑪瑙、珍珠、香料等等,而戰馬等牲畜和皮毛等製品的數量並不是很多,而從東方運出去的一般都是絲綢、絹帛、瓷器、鐵器等絲織品、工藝品,這兩者的差價很大,商賈的利益非常高。這種貿易往來造成的後果就是奢侈品數量眾多,門閥豪族的荒淫奢侈之風愈演愈烈,這顯然無益於國力發展。相反,由於可以增進國力的絲綢、絹帛等物品的運出,東方國家的戰爭物資儲備大量減少,以致於出現了“珍貨常有餘,國用恆不足”的財賦困難。

一方面是突厥汗國的日益強大,一方面是國力的衰退,兩國朝廷都不約而同地開始修訂國策,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限市、限貨,從東西方貿易的源頭上遏制突厥汗國的發展。

大齊國力要遠遠強於大周,突厥人目前也不敢輕易宼邊,所以大齊國策的調整,主要是牽制突厥,並以此為契機重創大周,以便儘快完成統一,對抗突厥汗國。

大周位於關隴,雖然宇文泰打下了巴蜀,但無論人口還是財賦,都無法和大齊相提並論,大周面臨生存危機。宇文護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惜代價增強國力,所以他的限市、限貨力度大,執行堅決。河南道也罷,河西道也罷,源頭都在大周境內,因此大周的閉關鎖國之策讓突厥人極其憤怒。

當年大周國主派出使團北上迎親,為什麼受阻,使團竟然滯留大漠達兩年之久?大可汗燕都為什麼悔婚,和大齊國暗通款曲?這兩年大齊聯合江左大陳連續猛攻,突厥人為什麼視而不見?原因就在如此。突厥人需要大周開啟國門,讓東西方商貿持續發展,讓各類物資源源不斷運到大漠。

縱觀草原民族的歷史,匈奴、鮮卑、柔然都曾輝煌一時,長城南北的戰爭自始至終就沒有停息過。草原人要生存,要發展,僅靠戰爭和成群的牛羊是遠遠不夠的,戰爭會消耗,牛羊會在突如其來的災難中倒斃,所以他們要南下擄掠更多的生存物資。當他們實力強大時,這種擄掠往往會成功,但長城南北的實力相差無幾時,擄掠就不行了,這時就出現了和親,伴隨著和親的則是邊境的開放,貿易的往來。當他們的實力弱小時,他們就會臣服,會朝貢,而天朝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德,不但贈還以大量的財物、開放邊境,甚至還會無私地教授他們各種生存的技能。當長城南北雙方只要有任意一方陷入戰亂和災患,邊境戰火必定重燃,因為雙方都要為生存而戰。

今天長城南北雙方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大周人把國門關起了一半,突厥人就急不可耐了,他們要打進長城,但越是這樣,大周人的國門就關得越小。大周人的國門關得越小,突厥人從西域三條商道上取得的利益就越小,突厥汗國內部矛盾就越大。

長城內外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齊、周兩國雖然分裂了,但在抵禦突厥人這一點上,利益是一致的,甚至到了關鍵時刻,江左的大陳都會伸手相援,所以我阿爸認為目前突厥汗國並不具備攻打大周的實力。當年匈奴、鮮卑等諸族南下中原,是因為大晉王朝陷入了一場巨大的內亂,那是一個機遇,而現在突厥人沒有這個機遇。另外,我阿爸的利益主要在西方,憑西域諸國和西方各國的商貿往來,我父親依舊能獲得龐大的財富,所以他傾向於繼續西征。”

“西征除了能獲得更長、更大的商道控制權以外,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持續消耗齊、周、陳三國的國力,可以讓三國得到更加便宜的奢侈品,從而讓三國權貴陷入更加奢靡的生活,進一步腐蝕和摧毀三國朝綱,破壞三國鼎足而立的局面,為突厥人南征創造更好的機會。”

薩滿聖母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而大可汗燕都的利益主要在河南道和河西道,大周關上國門,對他而言,利益損失太大,所以他急於攻打大周,對我阿爸的建議置若罔聞。”

“目前打大周的時機不合適,而我阿爸又急著西征,西征需要戰爭物資,需要大周完全開啟國門,但宇文護這個人非常強硬,他拒絕了我父親一次又一次的請求。”

“這時,我阿爸只有一個選擇了,那就是更換突厥大可汗。”

“我阿爸認為,大周之所以關上一半國門,是因為大可汗燕都急於南征造成的。大周感到了生存威脅,當然要閉關鎖國了,所以,要想讓大周開啟國門,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這個威脅消失,讓大周感覺不到生存危機,換句話說,就是讓主張南征的大可汗燕都消失,重新選擇一個和他想法一樣,又和大周關係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