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而不能根據理論生搬硬套。鋼鐵廠從一體化的綜合鍊鋼廠轉變成“迷你鋼鐵廠”(這種工廠以碎鋼為原料,而不是鐵礦石;生產出來的是最終產品,如橫樑和連桿,而不是需要再加工的粗鋼),用供給術語加以描述和分析最為合適。儘管二者的最終產品、最終用途以及客戶都沒有改變,但“迷你鋼鐵廠”的成本卻大幅度降低了。同樣,供給定義可能也適用於解釋集裝箱的發明。雖然錄音帶或錄影帶也都同屬於技術創新,可能其中的技術含量並不比鋼鐵製造高,但是,用消費者價值和滿意度來對它們加以描述和分析則更加合適。此外,像亨利·盧斯(Henry Luce)�於20世紀20年代創辦的《時代》(Time)、《生活》(Life)和《財富》(Fortune)等新聞雜誌,以及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建立的貨幣市場基金等,這些社會創新也同樣適合用這個定義加以分析。

第2章 有目的的創新和創新機遇的七個來源(4)

然而,我們尚未發展出一套創新理論。但是我們的知識已經足以說明一個人何時、何地以及如何系統地尋找創新機遇,如何判斷成功的機遇或失敗的風險。而且我們的知識也足以發展出創新的實踐,雖然還相當粗略。

19世紀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發明中的發明”(invention of invention)。對科技史學家而言,這句話幾乎已成為他們的老生常談。大約在1880年以前,發明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19世紀早期的書籍不斷地談到“靈光乍現”(flash of genius)。而發明者本人則是一個既浪漫又荒謬的人物,獨自在孤寂的閣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