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卻很樸實的語氣道:“我傾家蕩產支援你。”
“不是支援我,”易青正色肅然道:“是支援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國際頒獎禮——中國電影金龍獎!”
第二章 青出於藍(上)
當今世界上的重大影視活動,有兩種主要形勢——頒獎禮和電影節。
象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之類的活動,就是頒獎禮。
象嘎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柏林電影節,以及中國上海電影節、長春電影節之類的活動,就是電影節。
電影還分兩種,一種有競賽單元的電影節,比如嘎納電影節;還有一種純交流的電影節,或者是單為某一電影部門設立的電影活動——比如美國的聖丹斯電影節,就是專為製片人設立的。
電影節活動範圍和內容通常都要比頒獎禮豐富。除了競賽評獎的單元外,一般會有一到兩週的展映單元時間,用來給到會各國電影人進行觀摩交流。象中國這樣對進口影片的數量和內容有嚴格的配額控制和審查程式的國家的電影人,參加這種活動就非常重要,因為能夠看到許多平時不可能看到的作品。
在國際性上,國際九大A級電影節也比頒獎禮要突出的多。比如嘎納、柏林、威尼斯這樣的電影節,電影節主辦地的本國電影和外國電影都使用統一競賽評判標準,完全不受種族、膚色、國籍的限制。
而頒獎禮就完全不同。首先是活動內容方面,頒獎禮只是純粹的評獎頒獎;在國際和藝術性上,頒獎禮通常都只針對本國的電影業進行表彰和嘉獎。
比方說香港電影金像獎只是針對香港電影業加入地合拍片,用以鼓勵和表彰香港本地的電影業人士一年努力和辛勞。
同樣。奧斯卡金像獎也只針對美國本國的電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用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給予獎勵”的電影獎活動。外國電影能在奧斯卡得到的最高榮譽僅僅是“最佳外語片獎”和其他一些技術性的獎項,比如“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最佳錄音”、“最佳指導”之類的獎;至於“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這四個最重要的大獎,任何外國人都是不可能染指地,除非加入美國籍——許多從外國進入好萊塢的明星、名導、都必須擁有
“美國人”身份後才能難道這幾個獎,比如拿過“最佳導演”的黎安導演。
所以國內的一些憋足媒體說奧斯卡是世界最大的“電影節”或者電影活動,這完全是不懂裝懂的說法。事實上,奧斯卡只是由於裹挾了巨大的商業引數。在全世界造成了驚人的響應而已,它地主旨只是煒推動美國本國的電影業而設的活動。
從奧斯卡頒獎晚會上的發獎順序可以看出,“最佳外語片”這個獎在整個奧斯卡活動中,是一個怎麼無關緊要地地位——把這樣一個獎作為留給除本國以外的所有其他國家電影的最高榮譽,奧斯卡有多少國際性可想而知。
然而由於巨大的商業誘惑力,使得全世界各國電影人對奧斯卡趨之若鶩。爭搶那及格本來就又小又少的留給外國電影的奧斯卡獎項,這個在客觀上形成了美國電影和美國檔案花價值為中心。全世界各民族屈從於美國價值之下為附庸的情況——這就是目前世界電影業地現狀。
二十一世紀以來,已經有不止一位的美國政治家公開指出,奧斯卡將日益成為美國利用電影業向全世界推銷美國價值,拖動美國人的政治主張的有力工具——說白了,就是用商業推銷文化的一種軟侵略。
所以,易青想要做地中國電影武隆金像獎不僅僅是一個針對本國電影的獎項,否則它無論怎麼發展,都很難在未來實現同奧斯卡抗衡的使命。
但是,它同時又應該承擔著振興中國本國電影的責任,必須具有以中國文化價值的主體性。
所以,易青要做的其實是一種融合了電影節和頒獎禮兩種形勢的,或者說介乎兩者之間的電影活動。
要做成這件事。就要建立廣泛的、擁有強大實力的龐大市場的泛亞電影文化聯盟。再將新創始的五龍金像獎作為泛亞聯盟最高獎。
……
在香港金像獎董事局為貴賓安排的酒店套間裡的會議室。
當韓三平、黃忠磊,於董和馮小剛聽完易青的初步敘述後,馮小剛立刻表示了毫不保留的支援;而黃忠磊的態度顯然戴上了幾分實權人物和商人特有的輕視;博南的於董則不動聲色。
在召集這次中國電影業的五大實力人物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