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0部分

往有一隻老雁擔任警戒,一有動靜它就叫醒大家,這就是雁奴。捕雁的常常故意用火引誘雁奴啼叫,造成誤解,使雁奴無端受到群雁的攻擊。直到雁群失去警覺,才最後動手捕捉群雁。雁奴的不幸與悲憤,映照的正是安石自己的憤慨與憂鬱。

他的另一首《賈生》詩,則更是直抒心臆了:

漢有洛陽子,少年明是非。所論多感慨,自信肯依違。死者若可作,今人誰與歸?應須蹈東海,不但涕沾衣!

西漢賈誼,也是個懷才不遇的人。李商隱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哀嘆的就是他。可漢文帝畢竟接受了他的許多主張,比起自己,賈誼就太幸運了。他要是生在當今,決不只是涕淚沾衣,只有跳海!這種企羨與浩嘆,又豈止是一句觸目驚心,所能了斷的呢!

就是在這樣的壓抑與痛苦中,安石面對了仁宗的薨逝與隨之而來的英宗接位。

作為君上,安石對仁宗是敬重的。這種敬重,是一個臣子對君主通常應有或會有的感情。除此之外,他就不能給他更多的東西了。問題在於,無論如何,他不能高評他,將他當做一個有所作為的君主。而治理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不能改弦更張,大所作為,就不啻是犯罪!這種看法,當然只能在潛意識中出現,不能、也不會彰明顯著地出現在思想或文字中。但既有了潛意識,一有機會,它總是要有所表現的。

他有一首題為《漢文帝》的詠史詩,寫道:

輕刑死人重,喪短生者偷。仁孝自此薄,哀哉不能謀!露臺惜百金,灞陵無高丘。淺恩施一時,長患被九州!

據《漢書》記載,漢文帝劉恆因為愛惜百金而不願建造露臺,因為愛惜民力物力又不願像一般帝王那樣建造山一般的陵墓。“露臺惜百金,灞陵無高丘”,說的正是這件事,也是對於劉恆謙遜儉樸的美德的一種肯定與讚頌。劉恆還被史家看成輕刑簡喪、無為而治、以德化民的典範,而大加歌頌。對此,安石就完全不能苟同了。他唱出了自己的反調:正是劉恆的無為而治,將一切都搞亂了!輕刑短喪的結果,是死者愈眾,仁孝愈薄。而最大的禍害,乃是“淺恩施一時,長患被九州”!對劉恆的這種反向評價,正是對仁宗的一種曲筆反諷。其底蘊,也正是安石潛意識中的那個批判情結。

大概也還是因為這一情結作祟,作為人臣,他對仁宗的薨逝是悲痛的,對英宗的冊立是高興的,但他所有的感情,似乎也就僅止於此了。他更關注的,是現實的政治走向,國家與百姓命運的實際發展。瞭解了這一點,也就不會奇怪,鬧得那麼沸沸揚揚的立嗣接位之爭,為什麼安石不置一詞,幾乎完全置若罔聞了。

遠離朝廷的政治紛爭,除了認識上的原因,也還有安石個人的原因:他的母親吳氏夫人,也是在這一期間生病與逝世的——仁宗四月駕崩,母親八月病逝。安石的精力與感情,幾乎全部都付給母親了!

自從十九歲父親病逝,二十四年過去了,自己都已四十三歲,早步入了中年。二十多年來,全靠母親一個人支援維繫著這個大家庭,侍奉祖母壽終正寢;將自己兄弟姐妹們養育成人,為官為宦,個個都有了歸宿,連元澤都已人高馬大,成了大人了。這裡面,母親該付出多大辛勞,作出多大犧牲呵!

母親不僅是賢惠慈愛,更教人敬重的,還有她的學識見地與做人的風骨!一想到這些,安石心裡不僅會湧起無限的感戴之情,還會無形地湧動一種自豪與奮發向上的衝動。而能引起後面這種感情的母親,古往今來,是極為罕見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大宋遺事 第五十六回(2)

金谿吳家是個有名的大家,家學淵源非常豐厚,母親自小就受過極好的教育與薰陶。嫁過來之後,與父親相敬如賓,也受到了父親的影響。終其一生,她幾乎無書不讀,而且始終手不釋卷。自己兄弟姐妹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培養很好的道德習慣,尤其是妹妹們個個知書識禮,出口成章,就與母親的言傳身教,關係極大。

誰都想不到,母親也愛讀老、莊、周易、洪範乃至抱朴子等陰陽術數一類書!這是受外祖母的影響。她老人家除了史書,就專愛讀這一類書。因為受母親的影響,自己從小就接觸並迷上這一類書了。為了這一點,還捱過父親的批評呢!

父親說:“小孩子家最好不要沾這些。太玄,與身心不利,還是多讀經書才好。”

母親卻庇護說:“你不是總說開卷有益,是書翻翻都沒有壞處嗎?也不能盡著一天到晚就是經書,換換腦子不好嗎?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