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柳絮稠,山花無錦繡,狂風驟起哪辨昏與晝,因此上把萬紫千紅一筆勾。
窯洞茅屋,省上磚木措上土,夏日曬難透,陰雨更肯漏,土塊砌牆頭,燈油壁上流,掩藏臭氣馬糞與牛溲,因此上把雕樑畫棟一筆勾。
……
是啊,我想許多逃荒者在開始規劃自己的逃荒路線的時候,是沒有考慮這一片貧瘠的土地的。許多人只是一路漂流,最後萬不得已才流落到這裡,從此在這裡生根發芽,生生不息。陝北大地以她雄厚的胸膛收留了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遊子,讓他們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休養生息,重建家園。從地理上說,這裡是窮山惡水的荒涼之地,但這裡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很少有大的自然災害。雖土地貧瘠,廣種薄收,但民風醇厚,喜好客朋,因此有很多村落都是從山東、安徽、河南逃荒而來的人組成的。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朝夕相處,互通婚姻,最後都成了地道的高原漢子和姑娘,有著西北人的豪爽和熱情。在光禿禿的山峁上播種他們的希望,在火辣辣的信天游裡收穫他們的愛情。若干年後,當我們這些後人知道自己的祖籍來自富饒的膠東半島或遼闊的中原大地的時候,都百思不解——先人們為什麼放棄那麼好的風水,背井離鄉,千里迢迢來到這樣的窮鄉僻壤?我們當然也不知道,外婆他們當初的選擇是如此的艱難,他們真的是無可奈何啊!
外婆和母親一行風塵僕僕地來到陝北,到一個叫天瑤的地方時,大哥病了,四肢抽搐翻白眼,高燒不退。外婆不停地給他做法驅鬼,結果毫無作用,大哥一直處在昏迷狀態。母親哭得嗓子都啞了,一路上大哥也病過幾次,但都沒有這一次嚴重。大哥的身體本來就很虛弱,哪裡還能經得住這樣折騰?兩個孩子也嚇得哇哇直哭,不敢靠前去看。
我的父親那天準備去縣城,一出村子就聽見女人的哭聲。循聲而去,在村邊的土窯裡,見兩個女人正圍著小孩哭。父親見孩子抽得厲害,摸了摸孩子的額頭,滾燙,說這樣下去可不行。母親像看見救命恩人一樣,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聲淚俱下地說: 他叔救俺孩子一命吧!父親二話沒說,抱起孩子就走,來到了大伯家。大伯懂一些醫術,特別是一手銀針絕活,遠近聞名。大伯給孩子紮了幾針,又服了些藥丸,孩子一會就不抽了,燒也退了。母親這時渾身已被汗水浸透,她跪下就給大伯磕頭,拉也拉不起來。大伯說孩子身體虛弱,還會有危險,你們不行就先在這住幾天吧。外婆感激不盡,於是一家幾口就住了下來。
那時,父親還是一條光棍。他跟第一個老婆離婚了,家裡的光景算不上太好,頂多也就是有吃有喝的。天瑤村的人都住在一個寨子裡,寨子的外面有一道很高的城牆(寨牆,用土夯就,很結實,我們都叫它城牆),與外面的世界相隔開來。城牆的外面有一道深深的戰壕,據說是當年為了防禦犯人逃跑而修挖的,又說是為了防禦土匪的侵襲,具體年代已不可考。聽老人講,這個“天瑤”原來叫“天牢”,村子的名字就叫“天牢堡”。問了一些老人為啥叫這個名字?他們說寨子的下面原來有一間巨大的地下室,是用很大的磚砌成的。之所以叫天牢,是因為這裡囚禁著天子親自下令關起來的犯人,外面有很多把守的官兵,戒備森嚴。據說進入天牢的人很少能活著出來。這裡離古長安城300多公里,如果真的是囚禁朝廷要犯的天牢,那麼很可能是漢唐時期的事兒,查了一下史料,沒有記載,所以也無從考證。另有一種說法是天牢指群山環繞﹑形勢險峻﹑易入難出之地。這裡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四周溝壑縱橫,但沒有群山,也談不上險峻,因此這個說法很難成立。還有人說過去是按照天地玄黃來排序的 ,所謂天牢就是天字號牢房,牢房頂是沒遮掩的,只是用鐵絲網路著,四壁徒牆,牢內沒有遮陰,牢頂很高,而與之平行的就是地面。綜合各種說法,這裡在古代是一座牢獄,後來官府撤掉了它,村裡的人嫌這個名字不吉利,於是就改名為“天瑤”,一字之差,體現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若干年後,當我得知這一奇怪的村名,追溯它的歷史淵源,百思不解的時候,於是便在古寨子上做文章。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血色高原》第六章(4)
在我很小的時候那城牆還在,高聳入雲的樣子成了我童年的一座高山。猶記得那時候大姐給我講故事,說到什麼東西很高的時候,我便問她: 有城牆高嗎?大姐便會停下來想半天,然後搖搖頭或點點頭。城牆上長著粗細不一的樹,爬上樹梢,可以俯瞰整個寨子的全貌: 寨子的中間是凹下去的,但是並不像傳說中的天牢那麼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