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這那的,你回去直說就行。”陸銘似有要緊事與手下商量,見趙顯不太願意走,便揮手說了句。
“是,陸公公。”
陸銘是掌印,人家不願意去,趙顯也強求不得,當下只好怏怏的應了聲,苦著張臉便要回去覆命。轉身剛走幾步,卻聽陸銘突然叫住他:“等一下。”
“嗯?”趙顯應聲回頭,有些不解的望著陸銘。
陸銘眉頭一皺,開口說道:“帶句話給你們盧公公,就說咱家說了,這天還沒塌下來呢。。。沒瞅這天要颳大風下大雨了嗎?不過這大風大雨咱們可都是見識過的,雨後的太陽那可是照人得很。”
“公公的意思是?”趙顯奇怪了,頭頂一片藍天白去,哪來的風雨欲來之兆?
陸銘輕聲一笑,吩咐道:“咱家沒什麼意思,你就照直把這話帶過去就行。”
趙顯想了想,還是沒明白陸銘這話是什麼意思,但也不敢多問,當下應道:“是,公公。”躬身行了一禮,緩緩退了幾步,返身便出了監門,身後,似聽陸銘說了句“盧祥就是不濟事,這天塌下來也砸不到咱們頭上,自然會有人頂著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一百五十二章 血腥的內廷(二)
按大明制,這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都給事中、給事中們統稱科員,而都察院和那兩京十三道的監察御史們就是道,合起來便是科道,管的事情只有一個,那便是督查大明上至內閣下至地方府縣的所有官吏。按理,這科道官權力如此之大,其本身的品級自然也應該高,否則何以震攝那些中央大員地方督撫呢。然而事實卻是,整個大明朝的所有科道官的品級都很低,各科的都給事中也好,監察院的監察御史也好,大部都不過六七品,偶有幾個五品的就了不得了。當然,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和副都御史們那是特例,他們的品級可高得很,三品有,二品也有,有的更可以下放地方,任一省督撫之職。比如前不久剛剛投靠魏忠賢,認其為乾爹的崔呈秀便是領著右副都御史兼了淮揚巡撫一職的。再如東林黨的另一大佬,已經過世的漕督李三才,也是擔著都察院右都御史一職的。但除了這左右都御史外,科道官員絕大部分可以說都是小官了,用“芝麻綠豆”來形容他們的品級,怕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以小官彈劾大官,可是太祖皇帝別有匠心之舉,自古等級森嚴,向來都是由上而下的監督,只有高官監督、制約下官,以貴制賤。而太祖皇帝卻別出心裁,於百官之外,獨設科道,“以卑臨高”、“以小制大”、“內外相維”,有事可以直陳天子。“位卑”則因官小,所以愛惜前程的念頭就小了,不會因為“高官厚祿”而有頗多顧忌,也不會像官場“老油條”那般處事。對違法亂紀姑息遷就,敷衍推諉,“權重”則因有能整飭吏治之威重,所以能充分發揮其監察作用。因此科道可不僅僅是擁有典論能力,那是在皇帝面前,在下邊,科道官可是實權甚重,頗受地方官吏看重和忌憚。
自當今天啟皇帝即位起,這科道便掌在了“三案”有功的東林黨人手中,六科之中除了刑科,其餘五科的都給事中都是東林黨的人把持著,監察院的十三道御史們更是有九人出身東林,這左右都御史也由東林黨的左光斗、楊漣等人把持,可以說,閹黨對於科道的影響力幾乎為零。因此,朝野的清議與民間的輿論也基本上是一邊倒向東林,但凡朝中出了什麼事與閹黨扯上關係的,東林黨人把持的科道在第一時間也總是將矛頭對向魏忠賢,做到對人不對事的地步。閹黨做得不好的他們罵,做得好的也罵,總之,這科道在東林黨手中,原則就一條,那就是不問清紅皂白,不問是非屈直的抹黑攻擊閹黨。
現在左光斗因為牽涉中書舍人汪文言的案子被東廠奉旨鎖拿,但楊漣和高攀龍他們還在,所以這都察院仍是東林黨的天下。那幾個暗中與魏忠賢有勾通的御史們只能在暗地活動,明面上仍是不敢在都察院有任何抗衡東林黨的舉動的,否則,依著楊漣的行事性格,只怕不等魏忠賢搭救,他們便要捲起包袱走人了。
內廷之中魏忠賢聽了袁大海建議,要以五百刀斧手來應對次日天啟早朝,司禮掌印太監王體乾率人清理內奸時,都察院裡也是忙得熱火朝天,不過與前幾日不同,這時的一干御史們人人臉上都有一股興奮勁,準確說,在這幫東林黨御史的臉上,洋溢位的是勝利的喜悅。
皇帝終於朝會了!
在等了三天後,這個讓人激動的訊息鼓舞著每一個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