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自己與他魏忠賢誓不兩立,同時也告訴葉向高等人,在東林之中,誰才是真正的領袖!
雖然沒有十足把握,但楊漣也是直性子人,倒也不虛偽,實話實說:“沒有!”
黃尊素知道他沒有,聽罷,搖了搖頭,勸道:“既沒有十成把握,你不如聽我一言,這宮裡還是不去的好。”
楊漣聞言,把手一揚,激憤道:“如果因沒有把握而不去做,那我也不是楊大洪了!當日先帝尚在東宮之時,百官無人敢出面,獨我楊大洪敢!李選侍霸佔乾清宮,欲挾持天子之時,百官何人敢說不字,唯我楊大洪敢!試問這些事,我楊大洪可曾做不成了!那魏大襠昔年不過是我喝斥小兒,今日再如何寵耀,我又焉會怕他!黃大人,你如不願與我等一起去,那我自不會勸你,但也請你休要阻撓,今日便是除賊之日!”
楊漣說的這些事都是和移宮有關的,且都做成了,而魏忠賢當年便是被他喝斥的眾監之一,還當面挖苦過他幾句,故楊漣在魏忠賢、王啟年等一干李選侍老人的心中,還是著實有些陰影的。好幾次魏忠賢都想除之而後快,但一想到當日情景,都是後怕得很。無他,這楊漣實在太過潑皮,甩起狠來天王老子都攔不住他,沒有十足把握,魏忠賢是不敢對付他的,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了。但這一次卻是**星那老匹夫要借京察置他於死地,再加上聽聞楊漣給自己羅列了什麼二十四條大罪,一心要置自己於死地,故魏忠賢只能出手反擊,否則,斷不會有好死!
…………
一聽楊漣又把當年移宮的事掛在嘴邊,黃尊素不禁暗歎一口氣,這楊漣,什麼都好,唯有一點不好,那就是太過於好出風頭,行事不計後果,他一人不要緊,但卻關係著東林上下,著實叫人太惱了。而且每回有人質疑反對他時,他總要將當年的功勞擺出來,叫人不知道說他什麼才好!
或是換做從前,黃尊素或許不願和楊漣翻臉,因為楊漣是左副都御史,自己只是御史,要受他管,若是得罪了他,縱有葉閣老保著,也難保這人不會給自己小鞋穿。但這次,無論如何,他也不能讓楊漣就這般帶人去闖宮,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念及此處,黃尊素沉聲說道:“楊大人,說到這移宮之事,我想大人不會忘記你曾寫過的那《移宮兩朝始末記》了吧?”
聽黃尊素提到自己當年寫的《移宮兩朝始末記》,楊漣不禁面色一變,打了個寒顫。一邊的高攀龍、周朝瑞他們也均是臉有異色,靠得近幾人都是神情有變,離得遠的御史們聽得不甚清楚,只見楊漣變色,卻不知為何。
《移宮兩朝始末記》可是楊漣最不願提及的,原因無他,只為他差點因此而永遠退出朝堂。
事情的緣由是泰昌元年十月,被楊漣趕出乾清宮的李選侍剛搬到噦鸞宮,宮裡就突發大火,火勢極大,將整個噦鸞宮給燒個片瓦不留,結果引起內外不安。李選侍身邊的一些太監趁機造謠說給外朝李選侍的待遇不好,她已自縊身亡,其唯一的女兒“皇八妹”也投井自盡了!
先帝的妃子自殺,皇女投井,這可是天大的事!
御史賈繼春等人聽信謠言,便給內閣寫信為李選侍鳴不平。內閣也對楊漣十分不滿,其多次未經內閣,擅自出頭攻擊內廷早讓內閣不滿了。而且對李選侍的安置幾乎是楊漣一人在安排,現在出了事,內閣自然無意替楊漣背黑鍋。風頭他出盡了,惹出的爛攤子難道還指望別人替他擦屁股不成?
隨著謠言的散佈面越來越大,很多官員早就看不慣楊漣好出風頭了,於是不但內廷在罵,外朝也在罵,東林黨內也在罵他,楊漣處於內外皆罵之下,苦不堪言,只好寫了《移宮兩朝始末記》予以闢謠。天啟因念著楊漣將自己扶上皇帝寶座的情,再加上謠言查清了,沒影的事,自然沒有追究他。
楊漣沒有受到處置,賈繼春等人不服,謠言被澄清不要緊,他們還掌著楊漣的致命要害,那就是楊漣結交近侍王安,圖謀入閣!
這實際上是東林黨與三黨之爭,因為當時內閣首輔是浙黨的方從哲,楊漣結交王安,為的就是想擠走方從哲,自己來出任內閣首輔之位。賈繼春這次上折說得可不是聽來的謠言,而是確切之事,僅從楊漣每見王安總要高呼“王公”,與王安門客汪文言稱兄道弟便可看出。試問,縱然楊漣不是想透過王安謀到首輔之位,他一外臣結交內侍又是所圖為何?
賈繼春等人以結交近侍的罪名上疏,正切中楊漣要害,楊漣恐惶之下,想到以退為進的辦法,便上疏自請引咎辭職,請天啟定奪。他相信天啟是不會拋棄自己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