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極限訓練:跳繩、捏冰、跑步、長距離游泳……因此,不知不覺中,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婷兒漸漸有了一股強韌的承受力。一般孩子所不能忍受的身體和意志的重負,她也能坦然承受。
……
婷兒能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經常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最後竟然還能以不尋常的高效率完成了申請美國大學的複雜程式,並申報成功。很多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聽說這一點後,都感到非常驚訝。
的確,睡眠不足,是個大問題。有一個有名的動物對比實驗,證明了睡眠甚至比食物都重要。一隻兔子如果得不到任何食物,只給它喝水,大約可以維持將近半個月的生命。如果給它充足的食物,而得不到任何睡眠,每當它一想睡覺,就敲鑼打鼓把它搞醒,那麼熬不到一個星期它就會死去。
可是,我們自信拿得出一套十分有效的科學措施,能幫婷兒在極度疲勞的狀態下,使疲勞得到相當程度的緩解。即使是一天只能睡3…4個小時,連續運轉兩三個月,也能保證她這根“弦”不至繃斷!
(引自《哈佛女孩劉亦婷》增訂本第378頁)
素質教育提倡的減輕學生負擔,強調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享受求知的快樂,在劉亦婷家長眼中,肯定是不合時宜的,他們的教育策略不僅不是減負,而且是增負,讓劉亦婷甘當“苦行僧”。
此時的婷兒早已樹立了正確的苦樂觀,她在初三下學期就已經和爸爸說好,要以“苦行僧”的方式大幹3年半。這種“勞其筋骨”式的鍛鍊,可以說是高考激戰前的最後一次“練兵”。
(引自《哈佛女孩劉亦婷》增訂本第311頁)
來到哈佛讀大學之後,劉亦婷依然保持著“鐵人”和“苦行僧”本色,她在自述中講述了自己在哈佛讀書時的時間表,節錄如下:
我在哈佛的基本時間表是這樣的(以最有代表性的大三為例)
週一至週五,早上7點多起床,半小時鍛鍊,然後是洗澡、吃早餐,接著就是處理電子郵件。
然後10點鐘上課,課前要騰出點時間來溫習一下功課。
幾節課連著上下來,就是下午3點了,中間有半個多小時吃午飯時間。我大二起就在擔任大一學生的“良師益友”(類似於輔導員),通常我會和大一的學生一起吃午飯,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下午課後,我還要給低年級學生做高等數學輔導(或去完成打工的工作)。升為學生助教後,每週要花費相當的時間來備課和批改作業。接著就是做自己的作業、整理當天的筆記,等到可以休息的時候,往往已是下午6點多了。
我一天最輕鬆的時候,就是晚飯時在學生自助餐廳裡和同學們一起邊吃邊聊。
接下來,一天最緊張的時候也就到來了。每天晚上,我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接著就是處理課外活動的事務,如為HPAIR訂計劃、起草報告、給贊助企業寫信、與世界各地的學生協調……
為了我的興趣和責任,我很少在凌晨兩點前睡覺。不是週末的早上,通常需要三個鬧鐘前赴後繼地把我吵醒。有幾次熬夜太久,第二天又有重要的考試或面談,我還請遠在成都的父母用電話鈴聲當過我的第四個鬧鐘呢———迷迷糊糊地抓起電話和爸爸媽媽聊上幾句,我就不會重入夢鄉了。當然,那是他們學會用電腦撥打便宜的網路電話之後。
遇到上午沒有課的時候,我也會美美地一覺睡到自然醒,把積壓的疲勞一掃光。
(引自《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第51頁)
時光荏苒,社會在變,可我發現,我們許多家庭的教育模式還是一成不變。看看一位母親記錄的,一個劉亦婷式的小學生是如何度過普通一天的吧。
女兒10歲,讀小學四年級。每天除了上課,下午5點到5點半還要上奧數課,6點回到家,6點—7點休息、吃飯,7點開始做家庭作業。一般要到10點之後才能睡覺,有時要做到11點之後。這是2004年6月8日那天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照抄如下:
語文
1、複習第三課詩、詩意,明天默寫;
2、做二篇閱讀;
3、寫一篇想像作文(不少於250字);
4、抄好詞好句。
數學
1、剪一個等腰三角形、一個正三角形(邊長10厘米),兩個直角三角形,寫出邊多少和內角度數;
2、背三角形所有概念;
3、